資料圖片:國際著名演員鞏俐獲得文化藝術類“200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中新社發 廖文靜 攝
|
資料圖片:國際著名演員鞏俐獲得文化藝術類“200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中新社發 廖文靜 攝
|
中新網11月13日電 國際知名華人影星鞏俐,日前在新加坡正式宣誓入籍,孰料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美國《僑報》13日發表時評出,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的繁榮與強大,不在于某一個明星的去留,而在于全體國民為共同的夢想所做出的努力。明白了這個道理,公眾或許就可以少一些憤怒,多一份祝福。
原文摘錄如下:
昨天的報道說,鞏俐此舉“里外不是人”,不僅大陸網民大罵其“忘本”,而新加坡也有六成網民表示不歡迎她。
甫讀此文,筆者大為驚訝。沒想到在以開放、自由、多元著稱的網絡輿論,居然還存在如此眾多的迂腐和浮躁聲音——大陸一家網站就此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持“反對,這是不愛國表現”意見者竟然高達60%以上。
筆者不是大明星鞏俐的粉絲,更不想替娛樂明星改換門庭辯護。但是,網上就此事充斥的“叛國”、“滾吧”等等的罵聲 首先,個人國籍與是,卻讓人覺得分外的刺耳。
否愛國,沒有必然聯系。這一命題早已毋庸討論——且不說祖國有難之時愛國華僑華人的前赴后繼,就連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也曾擁有過美國國籍。
其次,在法律許可的前提下,公民自由地遷徙,愜意地生活,不僅是人人應享有的權利,而且正是有了這種自由遷徙和交往,才推動了現代文明的腳步遍及世界每個角落。中華文化之所以播撒四方,不正與千百年來許多華人闖蕩世界有密切關系嗎?
可以理解,作為大陸生養出的國際明星,不少國人對鞏俐心懷難以割舍的感情,但公眾不能將個人之“愛”鑄成囚籠,囚她于一域。更何況,娛樂體育圈人士更改國籍不是一個兩個,更不是自鞏俐始。
鞏俐此舉,有人說是為了愛情,也有人說是為了更方便照顧在新加坡的家人,還有人說是為了事業發展的便利。但不管怎么說,都應該是她個人的選擇,個中原因無需深究。
筆者關注的是,此事延伸出的另一個命題——在一個網絡化的時代,大眾的聲音能夠在這樣大的一個輿論平臺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原本是件好事。可是,以如此方式匯聚的集體憤怒卻讓人擔憂。
這種過激情緒的宣泄,顯然是缺乏文化自信和狹隘民族主義衍生出的結果。不客氣地說,鞏俐的移民實際上是刺激了隱藏在國人內心深處的一些“封閉意識”。
地球少了誰都會一樣轉動,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的繁榮與強大,不在于某一個明星的去留,而在于全體國民為共同的夢想所做出的努力。明白了這個道理,公眾或許就可以少一些憤怒,多一份祝福。(鐘海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