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7日發表鳳凰衛視評論員邱震海撰寫的文章指出,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將于10月9日在北京舉行。這次三中全會恰逢改革開放30周年,而且30年前的改革開放浪潮就是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因此,雖然十一屆和十七屆三中全會前后相差30年,而且本身是個巧合,但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這一次的全會還是被各方輿論寄予了密切的關注。
文章摘錄如下:
各方關注的焦點有兩個:一、這次三中全會將具體討論哪些與中國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關的問題;二、這次三中全會將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將針對中國未來的改革開放之路出臺哪些具有指向意義的政策。
首先,在中國當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據中國官方媒體透露,三中全會首先將討論中國的農村改革發展議題。眾所周知,中國30年前的改革開放首先從農村改革開始,然后逐漸擴展到城市改革。30年來,中國農民在享受到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的同時,也遇到了“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的結構性瓶頸。
所謂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農村問題則提要體現為農村戶籍制度問題,而農民問題則體現為農民素質和農民減負問題。有評論認為,“三農”問題實際上折射的是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其背后折射更多的則還是一個農業體制的問題。中國農民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如何真正擁有權力和維護自身利益的能力,涉及到未來中國的農業發展能否持續發展和農村能否持續穩定的問題。
目前,有經濟學家呼吁,中國當前土地承包辦法應根據情況變化調整完善,鼓勵土地承包權有效流轉。專家建議,應根據情況變化調整完善當前的土地承包辦法,鼓勵地方探索土地承包權的各種有效流轉形式,包括在不改變土地的農用地性質的前提下發展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同時建議中央將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寫入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文件,推動試點。
除農村問題外,中國近期的經濟形式(包括在外圍經濟環境影響下的發展前景)也可能是此次會議關注的問題之一。前不久,中共六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考察了山東、天津、江蘇、上海、廣東、浙江等6個沿海省市,與此同時,商務部、銀監會、國稅總局等負責人也紛紛出動。調研地域之密集、時間之密集、高層人物之密集,引起諸多媒體關注。
相關人士指出,此次密集調研是自6月13日中央及省市和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之后,中央、國務院和各部門的一次集體大行動。而中央決策層如此高規格、高密度的視察調研經濟領域,也是建國以來極不尋常的舉動。中國官方媒體引述專家的意見認為,北京高層的密集調研,一方面意味著決策層已經將外向型企業的困難計入政策考量之中,對經濟下行的風險也有一定程度的擔憂。另一方面,是為奧運后的經濟工作進行梳理做準備,為十七屆三中全會制訂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作鋪墊。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