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7日電 美國《僑報》10月6日發表時事評論文章《對臺軍售折射美國均勢舊思維》說,1950年,杜魯門決定介入臺海問題。自此以后,半個多世紀里,華府兩岸政策雖陰晴不定,但還有清晰軌跡可尋,這就是力圖在兩岸間維持均勢,以謀求其在此地區的霸權。
文章摘錄如下:
3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向臺出售6項軍事設備,總計有330枚愛國者三型防空導彈及相關設備、30架阿帕奇武裝攻擊直升機、F16及F5E/F等多型戰斗機補給零件、4套E2預警機升級套件、32枚魚叉式反艦導彈及兩套仿真器、以及182枚反坦克導彈,價值達64.63億美元。
這是華府近些年單日宣布的最大一筆對臺軍售案。此次交易名單雖然沒有包括爭議極大的柴油動力潛艇的先期規劃和66架F -16C /D戰機,甚至此前列入審議的“黑鷹”通用直升機也未入選,但臺灣還是獲得了諸多突破。如潛艦發射的魚叉飛彈、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及愛國者三型飛彈都是華府首次放行,三者可以大大加強臺灣的反登陸和導彈攔截能力。
均勢是美對兩岸一貫政策
和7年前相比,此次軍售與樂意融融的中美關系現狀完全不搭調。2001年4月華府宣布40多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時,中美關系正經受撞機之后的嚴冬考驗,再加上小布什上臺之初對華的敵視心態,宣布大宗軍售遂成為一政治性手段。7年后的今天,中美不僅不再視為競爭對手,更早已超越雙邊,形成緊密相關的利益共同體,兩國領導人也結成了親密友好的私人關系。在內部深陷金融風暴、外受反恐戰爭拖累、朝核問題陷入新的僵局之時,美國正需要中國全力配合、施以援手。此時突然宣布如此大宗軍售,攪渾一池春水,似乎完全不合常理。
不過,如果聯系美國歷屆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這一疑惑不難解答。1950年,杜魯門決定介入臺海問題。自此以后,半個多世紀里,華府兩岸政策雖陰晴不定,但還有清晰軌跡可尋,這就是力圖在兩岸間維持均勢,以謀求其在此地區的霸權。這種均勢可以分為兩類:政治均勢與軍事均勢。所謂政治均勢,是指華盛頓竭力在臺海兩岸維持一種分裂分治、平等對峙的政治局面。軍事均勢則是著眼于讓臺灣獲得“最低限度的充足自衛力”,“其目標不是去對大陸可能的進攻,而是要確保在臺海存在一種充足的均勢,使得武力得以被遏制。”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對華優勢顯著下降,其維持傳統均勢政策的空間和能力也漸趨萎縮。不過,情境還遠未落到華府必須拋棄臺灣的地步。特別是,對一個仍不信任中國未來抱負和力圖維持自己在全球尤其東亞地區霸權地位的國家來說,拋棄臺灣意味著美國失去從內部制衡、拖延大陸快速崛起的機會和籌碼,也意味著華府失去了未來和北京打交道的重要資本。
布什沒有拋棄均勢
此次對臺軍售數額之所以如此巨大,原因在于,它是布什政府幾年來與臺軍貿長期受限的結果。2001年那筆巨額交易之后,美對臺軍貿流量顯著減少,其間只有2004年向臺提供的兩套先進長程預警雷達系統和2005年提供的2艘舊紀德級驅逐艦。不過,并非中美關系的靠近促使布什政府放棄兩岸均勢政策,而是島內政治形勢的變化使得華府無法向臺供應軍備。
實際上,此次軍售部分項目布什政府早在第一屆任期即有心供給,但由于泛藍陣營主導的臺灣“立法院”強力阻攔,民進黨政府竭力推動的龐大軍購案始終未能過關。對此華府十分著急,除了在各種場合呼吁臺灣“展示自我防衛的決心”外,美方甚至主動以優厚條件游說臺灣防衛機構。
陳水扁執政后期,島內情勢出現新的變化。民進黨政府越來越不受華府束縛,在兩岸政策上呈現日趨濃厚的挑釁色彩。為了避免給臺獨勢力發出錯誤訊號,防止兩岸緊張局勢爆破,損害美國利益,布什政府不得不在軍售問題上自我設限,借機敲打扁當局,并配合大陸的遏獨行動。
隨著馬英九的上臺,兩岸緊張局勢不再。在此情勢下,華府的當務之急在于,通過強化軍售來提升美臺關系包括軍事合作關系,避免后者過快靠攏大陸。2008年美國國防部出臺的中國軍力報告大肆渲染兩岸軍事失衡,為此次巨額軍售預熱。
此前,華府內部的拖延不決包括7月間美國太平洋軍區司令基廷的“凍結”言論只是表明,布什政府一方面在試探臺灣馬政府的真實意圖,另一方面也在尋找一個宣布軍售的合適時機。
可以說,趕在美國國會休會和布什政府明年1月份任期屆滿之前的最后時機宣布,是一個最明智的選擇。這樣,布什政府即延續了兩岸均勢政策,又不會對中美關系造成太大沖擊,畢竟美國即將迎來一位新總統。(李因才)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