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日電 布什之后的中美關系會何去何從?美國《僑報》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張國慶的文章《中美關系:走出選戰怪圈》指出,從此番“中國話題”淡出美國選戰就可看出,歷史的車輪將很難倒退,無論誰上臺,都必須認清現實,維護中美關系的穩定,并使之為美國恢復經濟“元氣”做出貢獻。而在明年上半年,人們也會發現,中美關系習慣性的V字型路徑將不再受歡迎,也很難再現。
文章轉載如下:
布什之后的中美關系會何去何從?奧巴馬或麥凱恩會否繼續堅持前任對華基本路線?這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也是對亞太形勢乃至世界形勢有巨大影響的問題。
一個很好的跡象是,在2004年大選的基礎上,本屆美國大選已基本走出以往的選戰怪圈,也即惡性炒作“中國話題”,不僅如此,還有望走出新總統上任后中美關系跌入低谷的惡性循環。
應該說,對中美關系未來抱有一定憂慮并非沒有道理。曾幾何時,在選戰中大談“中國問題”是頗為時髦和受矚目的事情,而在入主白宮后,出于“慣性”,新總統總是要拿出一些時間與中國重新磨合。不僅如此,本屆總統候選人的一些政策傾向也令人關切。
以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為例。在近期的一些表態中,奧巴馬將中美間的貿易不平衡歸罪于中國,并認為這種不平衡不僅傷害美國,也傷害中國。他表示,一旦入主白宮,“將采取一切可利用的外交手段使得中國改變在人民幣匯率上的行為,竭力推動中國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并解決中國對外商投資等領域設置的不平等競爭。” 他甚至表示,將采取國內法規、訴諸WTO等強硬方式來實現上述目標。
在美國經濟處于困頓狀態的當下,奧巴馬的表態使人聯想到,一旦他上臺,將很可能為美國經濟繼續低迷尤其是失業率上升找“替罪羊”,而中國顯然是目標之一。加上民主黨比較注意中小企業利益,也容易拿人權、宗教等問題說事,中美經貿摩擦乃至政治摩擦加劇都很有可能。
不過今非昔比。時下的中國,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國際影響力,都已是美國人所不可低估的。換句話說,拿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作“替罪羊”,不僅不合時宜,風險也很大。人們注意到,在多種場合,華府一些高官都相繼表示,與中國沖突,“美國會很受傷”。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自身外交心態和戰略的變化也促成中美關系走向一個新局面。事實上,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努力為中美、中歐、中俄等大國彼此加強在重要問題上的合作制造了更多機會,而中國與歐盟、俄羅斯關系的變化也間接影響到美國對中美關系的認知。顯然,隨著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利害關系日趨密切,中國正越來越多地參與打擊全球安全威脅的行動,并在事關地區安全和繁榮的問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在解決朝核危機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為使外交有效融入經濟、社會總體發展中,中國政府對外交事務給予了更有力的投入,并把加強外交能力作為執政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大國感到驚訝的是,中國在進一步參與國際事務的同時,在利用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為中國利益服務方面也變得更加熟練,而且其進步的速度不亞于經濟增長速度,這也迫使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對華政策:不僅要懂得尊重對方,也要對中國關心的事情給予充分關注。
更何況,美國自身還處在內外交困的狀態,不僅不宜過多樹敵,而且其恢復元氣多多少少還有賴于中美關系的穩定和發展。也即,從最現實的角度出發,華盛頓也需要笑呵呵地與北京談話而非喊話,因為外面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俄羅斯及里面的次貸危機、金融風暴、移民問題、醫保改革已夠它傷神的了。
而在布什政府留下的政治遺產中,中美關系恰恰是最值得珍惜的。應該說,對中美關系的發展,布什政府做出過很大貢獻。一方面,布什政府對中美關系有比較清楚的定位,“利益攸關者”理念就是最好的闡釋。事實上,無論是奧巴馬還是麥凱恩,對此也都沒有非議。
另一方面,布什政府在處理中美關系的一些敏感問題上,還是能從大局出發,比較平衡和理性地處理關系,承認分歧,也尊重中方立場。能比以往更多地傾聽來自北京的聲音,更多地站在中國立場上考慮問題,是華盛頓的一個重要的觀念變革,值得堅持下去。
而從根本上說,是自身的強大帶給中國處理中美關系的底氣。對看重實力的美國人來說,一個強大的國家更可能贏得他們的尊重,促使他們理性地處理關系。如今,已很少有美國人會否認中國的崛起,否認中國的重要性,無視與中國對峙的巨大代價。
這也意味著,歷史的車輪將很難倒退。無論誰上臺,都必須認清現實,維護中美關系的穩定,并使之為美國恢復經濟“元氣”做出貢獻。這一點,從此番“中國話題”淡出選戰就可看出。而在明年上半年,人們也會發現,中美關系習慣性的V字型路徑將不再受歡迎,也很難再現。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