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5日電 臺灣《中華日報》5日刊發社論文章說,中國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多少問題已伴隨而生”。易綱直言披陳,雖未“深度點破”伴隨經濟成長所出現的核心問題,卻難掩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憂喜參半心情。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長易綱表示,“中國實際上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易綱之言,蓋有所本,根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所發布的資料,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已超越日本,僅次于美國。惟中國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多少問題已伴隨而生。
易綱是接受《中國改革》雜志專訪時做上述表示,專訪全文刊登于該雜志八月號。訪談過程中,議題側重于中國匯率改革、人民幣國際地位、中國外匯存底,以及全球經濟已不再“探底”,中國對美、歐的經貿政策。事實上,在專訪全文中,易綱對于中國經濟體概況,只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話:“中國實際上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
這項“里程碑”式的說法,引起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媒體關注,紛紛轉載報導。易綱釋出“中國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訊息,但未引述數據做為左證。不過以GDP而言,盡管日本尚未公布第二季GDP,但以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10.3%,“篤定”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再者,去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制造業總值15.6%,也成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制造國。
在釋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訊息時,易綱同時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現實問題。他說,中國經濟基數越來越大,成長率肯定應該逐步放慢下來,此其一;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約束已經到了空前緊張的時候了,此其二。易綱直言披陳,雖未“深度點破”伴隨經濟成長所出現的核心問題,卻難掩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憂喜參半心情。
新世紀十年來,中國經濟成長率始終設法“保十”,但經濟過熱可能產生產能過剩、資源受限、環保壓力等問題,甚至造成通膨蠢動。在此情況下,中國應會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以資調節,是以經濟成長率“保十”列為“經濟戰略目標”的做法,今后應會放緩,并且省察國民平均所得(人均)偏低,在經濟快速成長過程形成的失衡問題。
中國人均只有3800美元,乃有媒體稱之為“人均收入只有3800美元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因此,如何提高人均收入,儼然已被中國列為新一波“經濟戰略目標”。但提高勞工薪資的同時,也須面對“全球最大代工廠”的瓶頸;鋪天蓋地的“山寨產品”則須設法自有品牌化,才能期待產業結構改變。
參與互動(0) | 【編輯:吉翔】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