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招商”苗頭需謹防
本刊記者 王駿勇 羅博 張欽 廖君 程子龍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新一輪招商引資呈現出招商方式精細化、招商主體基層化、招商理念“綠色化”等三個新趨勢,同時,迫于競爭壓力,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現了降低優惠政策門檻、下達任務指標、借機鋪張浪費、重項目輕環保等四大“非理性招商”苗頭,急需引起重視。
招商引資呈現三個新趨勢
趨勢一:招商方式精細化。與以往大規模搞招商會不同,近年來各地十分注重招商引資實效,盡量采取精細化、針對性強的招商方式,取得明顯效果。
湖北省大冶市采取“小分隊”定向定點招商,全市組織20個小分隊,每個小分隊兩三個人,有針對性的盯住幾個大項目,從研究引資目標、分析可行性、談判,到辦理手續等,負責到底。寧夏、河南等地采取“以商招商”,利用在本地投資的客商所依附的社會關系、合作伙伴關系、市場資源等,再引進新的客商和項目。此外,一些地方還推出“產業鏈招商”,利用已有項目的上下游產業鏈和市場空間,有意識地選擇符合本地產業需求的項目進行重點攻關引進,對優化當地產業結構起到積極作用。
趨勢二:招商主體基層化。以往招商引資活動大多集中在省、市、縣三級。近年來,鄉鎮一級也有成為“主力軍”的趨勢,從上級任務分解到組織具體招商,鄉鎮都是重要主體,有的甚至村一級都會籌劃招商引資。記者在中部地區了解到,有的省份一些村也在有意識地梳理村民的社會關系,以便有針對性地介紹招商信息。
趨勢三:招商理念“綠色化”。在基層采訪中,記者明顯感受到,一些地方官員招商理念有所轉變,對項目有所“選擇”,不再是“撿到籃里都是菜”,“綠色招商”的理念開始滲透到基層。
湖北省鄂州市招商局局長何大剛說:“招商引資是很重要,但是現在我們已過了見項目就招的階段,對產業政策、環保、能耗等都有要求,現在是招商選資,有污染、能耗高、不科學的項目,我們寧可不要。”由于不符合當地產業發展規劃,近三年來,鄂州市先后放棄了15個投資額在億元以上的項目。
四種“非理性招商”苗頭需謹防
一些地方的教訓表明,降低門檻、比拼優惠的“媚商”行為,下重任務高指標的“搶商”活動,借機鋪張浪費的假招商,常常引發民生隱患和社會問題。
問題一:降門檻,拼優惠,內部人為造“洼地”。
一些地區尤其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由于缺乏交通、環境等區位競爭優勢,在招商引資上還是強調拼政策、拼優惠。在國家對稅收、國有土地使用方面有詳細規定的情況下,一些地方采取內部突破方式開挖政策洼地“搶商”。
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地方無權搞土地和稅收優惠,現在都改換名稱進行變相優惠,即在保證上繳國家的部分外,地方將歸自己使用的稅收和土地收益以獎勵的形式返還給企業,對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獎勵政策。由于地價過低,一些地方連為外來企業承諾的通水、通路、通電和平整土地的成本都無法收回。
一些資源稟賦基本相同的地區,為爭引項目,幾乎每個外出招商干部的手中,都拿著當地政府優惠政策的紅頭文件,大搞“讓利競爭”,不斷推高各種顯性招商成本。
問題二:下指標,分提成,行政色彩濃。
雖然國務院明確要求地方招商引資不得下指標、定任務,但一些地方仍然提出超常規招商,層層下指標、層層加碼分解任務。有的地方還出臺獎罰政策,引導全員參與招商。
中部某省一位地級市的招商局長告訴記者,今年市直78個責任部門都有指導性計劃,平均每個部門有1000萬元左右的任務。招商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完不成任務的不得評先進,完成任務的年終按千分之五給予經費獎勵,“招商引資搞得好的部門領導優先考慮提拔”。
問題三:假招商,真腐敗,鋪張浪費窮慷慨。
湖北省利用外資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譚作剛說,招商引資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擦邊球式的腐敗現象。有的造成優質國有資產流失,比如引進一個企業來對本地企業進行改制,本來價值1000萬元的資產讓對方以100萬元買走;有的企業本來是限制類項目,只要給點好處,審批者便高抬貴手;同時還容易發生國家干部借資源配置之名進行權力尋租的現象。
記者了解到,為完成招商引資指標,一些駐外招商干部三天兩頭請客商吃飯,招商不成公家承擔相應費用,招商成功個人拿獎金,公款成了干部謀私利和創造政績的資本。據東北一位參加過地方到境外招商引資活動的專家透露,一些地方到境外招商,招商會還沒開完,舉辦方就收攤去觀光旅游了。
問題四:重招商,輕環保,解渴不成反中毒。
東部沿海地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一批“兩高一低”企業便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落戶,造成當地環境污染。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就是中西部許多地方重資金和項目引進、輕環境保護的典型案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