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23日電 (宗晨亮) 童村、許文思等科學家率先開發出第一支國產青霉素;沈鴻、唐應斌建成了我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陳中偉等科學家實施了世界首例斷肢再植術;蔡祖泉創建了國內第一個點光源實驗室,克服了外國技術的封鎖;鈕經義、龔岳亭、鄒承魯等科學家群體經過七年努力,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重要成果……這些中國科學史上引以為傲的成就,都灑滿了上海科學人的汗水。
二十三日,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上海科技成就展在上海科技館舉行。展覽回顧、總結了上海科技發展六十年來的偉大成就,反映了科技創新對上海經濟建設、城市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深刻影響。展覽將開放至十月十五日,期間免費向公眾開放,此外 ,紀念畫冊《跨越——上海科技發展輝煌六十年》畫冊也舉行了首發儀式。上海市科協則組織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上海科技人物和科技成果系列評選活動”,評選出上海最值得紀念的科技人物、上海科學研究杰出貢獻人物、上海科技創新杰出貢獻人物共三十人,上海杰出科技成果十項。
建國六十年來,上海科技人把握國際科技趨勢、積極搶占科技制高點,培育經濟增長點,加快推進科技事業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相繼涌現了秦山三十萬千瓦核電廠、南浦大橋、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百分之一的基因組測序等重大成果。與此同時,上海率先與科技部建立了部市合作會商制度,為上海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提供了重要載體。
近年來,上海圍繞“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之一主線,加快科技創新事業發展。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阿爾茨海默癥致病新機制等重要基礎研究成果相繼涌現。載人航天工程神舟飛船系統、超臨界六十萬千瓦火電機組成套設備研制、大型盾構、燃料電池汽車、高速磁浮列車等一批重大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為產業發展注入了重要動力。
而在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上海科技屆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去年,上海高技術產業產值約六千〇四十二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由一九九八年的百分之十六點五、提高到了二00八年的百分之二十四點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