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八日電 題:中國官員培訓熱 最喜歡案例教學最關心黨群關系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以黨的建設為主要議題的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今天將在此間閉幕。人們注意到,已有一批又一批的廳局級干部趕赴中國革命圣地延安,到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接受培訓。外界聚焦官員以及官員培訓,而官員們卻不約而同聚焦在最熱的話題——黨群關系上。
參加培訓的官員大多年過四十歲,散布于延安的各個革命舊址,坐在隨身攜帶的小板凳上,聆聽老師講課,積極提問發言,師生之間激烈討論有時會持續一個下午。
這就是延安干部學院干部培訓的特色方式:現場體驗式教學。它是中國龐大的官員培訓體系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從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今天,中國的官員培訓走出了黨校為主、渠道多樣、特色紛呈的路子,范圍日益廣泛,培訓日益深入。
打造中共干部培養的“延安模式”
作為中國共產黨培養干部的三大學院之一,延安干部學院與浦東干部學院、井岡山干部學院一起,擔負著培養各級領導干部的重任,但側重點不同。延安與井岡山干部學院側重于黨的優良傳統與作風教育,位于上海的浦東干部學院則更傾向研究探討改革開放前沿的問題。
延安干部學院占地廣闊,全校最顯眼的建筑是供五百人同時聽課的大禮堂,它頗有幾分神似位于楊家坪革命舊址的中共七大禮堂,有典型的陜北特色。
學院焦連三教授和趙耀宏教授不無驕傲地向記者講起延安干部學院不同于其他培訓機構的“特色”:現場體驗式教學。他們認為這是中共干部培訓的“延安模式”,也是廣受學員歡迎的教學方式。
現場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形式是,組織學員參觀延安及周邊地區的革命舊址舊居,在了解革命史實的基礎上,由學院教授進行現場點評,將教學內容深化,并結合現實組織學員研討。采用這樣的方式,把革命舊址、舊居轉化成了干部培訓的課堂,把豐富的革命斗爭史料轉化成為干部教育的教材。
中國官員培訓兩個主要渠道
中國官員的整體培訓依托于兩個主要渠道。中共中央黨校林喆教授向記者介紹,第一個渠道來自黨校系統,包括各級黨校與各行業的黨校,這也是主要的培訓渠道。其中,中央黨校主要培訓對象為地廳級以上干部,也針對處級干部開辦了在職研究生班。省級黨校主要培訓處級干部,偶爾也進行局級干部培訓,而縣級黨校則主要培訓科級干部。另外,社會各行業內都有自己的黨校,組織行業內公務人員進行學習,多為科級。
官員培訓的第二個渠道是國際交流,包括中央、各地組織官員出國考察學習,如了解國外的國會制度、政黨制度、文化體制等,主要目的是開闊官員的眼界與思路。
除中央黨校外,國家行政學院主要是對公務員進行培訓,還承擔著培訓國外公務員的任務。而中央組織部直屬的三所干部學院則是以現場實驗教學為主,各有特色。
無論是中央黨校的林喆教授,還是延安干部學院的焦連三、趙耀宏教授都向記者表示,在所有培訓授課方法中,前來學習的各級官員最喜歡的都是案例教學法,最關心的話題是黨群關系。
林喆表示,與過去“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容易激發官員干部的活力,大家發言會很踴躍,有些人提的問題還很尖銳。林喆自己就曾經被學生追著問,從早晨的課堂上問到中午的食堂里,第二天同樣一批人又到她辦公室,接著問。
而焦連三教授也有類似體驗。在延安革命遺址進行現場體驗教學的時候,固然會介紹革命歷史情況,但最終還是會回到現實當中來。學員們討論最激烈、最熱的話題就是黨群關系。
包括學員和學院教師在內,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經常可以看到,下課之后很多官員仍聚在一起,討論如何改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久久不散去。(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