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2009年175米試驗性蓄水誘發庫區大規模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不大。中國三峽總公司有關負責人1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經過有效治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基本處于可控制范圍內,目前,經有關部門監測鑒定,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已具備三峽工程175米水位的蓄水條件。
由于特殊的地質環境,三峽庫區歷史上就是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多發區,對地質災害進行有效防治,是三峽工程順利進行和運行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織實施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投入專項資金120億元用于地質災害治理,并建立了庫區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體系。目前,庫區地質總體平穩,治理后的邊坡沒有出現坍塌或滑坡現象。
據介紹,三峽庫區已形成一張地質災害預警監測網絡,地質災害治理部門通過科技手段在長江干流、支流兩岸設置了大量監測點,重點對新縣城、移民新場鎮、交通干線及重要基礎設施、農村居民集中點進行監測。
得益于主動治理、居民搬遷和監測預警,三峽庫區發生造成大規模人員財產損失、嚴重影響通航安全的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小。三峽工程2009年175米試驗性蓄水將遵循國務院確定的“安全、科學、穩妥、漸進”的原則進行,蓄水期間每天水庫水位漲幅不超過3米,誘發大規模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小。
盡管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治理已達到三峽工程175米蓄水要求,但蓄水后受庫水位漲落和氣候影響,新生滑坡發生和老滑坡復活幾率可能增加。因此,必須加大監測預警力度,制訂應急預案,以便在出現危險時,能把損失降到最小。同時,有關部門應開展新生地質災害防治調查,并盡早研究建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的長效機制。(記者 吳植、熊金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