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湖南瀏陽鎮頭鎮上千村民因鎘污染問題圍堵鎮政府、派出所。8月1日,長沙市委宣傳部介紹,湘和化工廠法人代表已被刑拘,瀏陽市環保局局長和分管副局長停職,相關責任人正接受調查。
對這樣的群體事件,公眾熟悉的是,按官方的說法,每次都是“不明真相”的群眾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蠱惑、挑動。前幾天,新華社刊文指出:群體性事件發生時,應少用“不明真相”來形容群眾。據此筆者判斷,對本次事件的處理,應該不會再出現“不明真相的群眾”;相反,在此類環保事件中,到底誰在“不明真相”,很值得剖析。
有統計顯示,我國因環境污染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以每年30%的增幅發生。在山西臨汾,曾出現過村民集體下跪要求化工廠停產的事情;在云南麗江,村民曾因環境、水源污染等問題與當地企業發生沖突……可以說,對于各地的環境污染事件,當地百姓是“最明真相”的。他們的疾病與死亡,就是真相的一部分。對真相,他們最有發言權。
然而,在相關部門眼中,他們卻變成“不明真相”、“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搗亂分子。一些基層政府對群眾的維權行動予以強力壓制,對能給本地區帶來經濟利益的污染大戶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在上級檢查時暗中保護、通風報信。
據報道,2004年長沙湘和化工廠投產以來,固體廢物堆存不規范,環境管理不善,2007年還發生一起非法煉銦事件。我們不禁要問,一家明顯存在污染問題的企業,為何直到今年3月才被查處?對企業的污染問題,監管部門到底“不明真相”,還是另有隱情? (陳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