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堅決打好災后恢復重建這場硬仗
當前,抗震救災工作進入恢復重建的重要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即將實施。我們要充分認識恢復重建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實和完成規劃提出的每一項任務,堅決打好災后恢復重建這場硬仗。
恢復重建總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統籌兼顧、科學重建。優先恢復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盡快恢復生產條件,合理調整城鎮鄉村、基礎設施和生產力的布局,逐步恢復生態環境。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災區各級政府為主導、廣大干部群眾為主體,在國家、各地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規劃、精心組織、精心實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園。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努力建設安居樂業、生態文明、安全和諧的新家園,實現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目標。
第一,毫不松懈地繼續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生活。這仍然是一項十分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現在氣溫一天天變涼,冬季就要到了,必須提前做好受災群眾過冬的各項工作。一是全面完成過渡安置房建設任務,對冬天仍需使用的臨時過渡住房進行保暖防寒改造,加快推進受損房屋鑒定加固,準備足夠的棉衣被、取暖設備等物資,保證受災群眾安全過冬。二是落實好受災群眾后續救助政策,抓好從臨時救助向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冬令春荒救助等政策的銜接,特別要安置好“三孤”人員生活。三是加強救災生活物資的籌集和調撥,嚴格落實救災款物管理有關規定,所有救災生活物資都要公開透明、高效使用。重點做好糧油、蔬菜、方便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工作,確保災區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四是抓緊受損校舍維修加固和板房教室建設,組織好教材供應,確保災區學校正常復課,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學。五是繼續做好傷病群眾的醫療救治工作,加強災區群眾的心理疏導和社區人文關懷,采取多種心理干預措施醫治災區群眾心靈創傷,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幫助災區群眾的社會氛圍。六是繼續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做好情緒疏導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第二,推進以城鄉居民住房為重點的城鎮和農村建設。城鄉居民住房建設,是恢復重建的重中之重,首先要讓災區群眾能夠住上放心房。要針對城鄉居民住房建設的不同特點,切實做好危房評估、廢墟清理、重建選址、建材供應工作。對可以修復的住房,要盡快查驗鑒定,抓緊維修加固;對需要重建的住房,要科學選址、集約用地、以確保安全為原則科學確定抗震設防標準,盡快組織實施。農村居民住房的恢復重建,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實行農戶自建、政府補助、社會幫扶相結合。要組織規劃設計力量,為農村居民免費提供多樣化的住房設計樣式和施工技術指導,讓農民住上方便適用又體現地方特色和民族風貌的新居。力爭用一年多時間,基本完成因災倒塌和嚴重損毀農房重建任務,保證受災群眾在2009年12月底前住進新房。城鎮居民住房的恢復重建,要按照市場運作、政策支持的原則,依據城鎮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實行維修加固、原址重建和異址新建相結合。對一般損壞的住房要進行加固,對倒塌和嚴重破壞的住房進行重建。中央財政對倒損房屋的家庭給予適當補助。同時,做好與現行城鎮住房供應體系的銜接,重點組織好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合理安排普通商品住房建設。
城鎮建設和農村建設是災后恢復重建的兩個重要方面。城鎮恢復重建,要按照恢復完善功能、統籌安排、適度超前的要求,優化分區布局,增強防災能力,改善人居環境,為城鎮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特別要建設好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市政公用設施,優先恢復城鎮道路、橋梁和公共交通系統,統籌考慮生產生活需要和應急救災需要,安排好供水、供電、供氣、通信、廣播電視等各方面設施。農村生產生活設施恢復重建,要符合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與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相結合,做到資源整合、分區設計、分級配置、便民利民、共建共享,重點搞好鄉村道路、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農村能源等項設施,改變農村發展環境和面貌。要切實抓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恢復重建,盡可能保存歷史風貌,明確嚴格的建設控制要求和整治措施,注重保護和傳承羌族等少數民族文化。
第三,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和重點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全面恢復重建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要根據城鄉布局和人口規模,整合資源,調整布局,推進標準化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先安排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嚴格執行強制性建設標準規范,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眾最放心的建筑。要引導資金的合理使用,不能搞豪華的形象工程。各級各類教育基礎設施恢復重建要以義務教育為重點,高質量地恢復重建中小學校,擴大寄宿制學校規模和寄宿生比重。農村地區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建在縣城,初中建在中心鄉鎮,小學布局要相對集中。要盡快恢復市縣鄉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重點恢復重建縣級醫院和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以及鄉鎮衛生院、中心鄉鎮計劃生育服務站。要合理布局公共文化和體育設施,抓好各類設施的恢復重建,為廣大災區群眾提供公共文化和體育場所。
在基礎設施恢復重建中,要把恢復功能放在首位,把確保安全作為重點,根據地質地理條件和城鄉分布合理布局,科學確定建設標準,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公路恢復重建要充分利用原有公路和設施,以干線公路為重點,兼顧高速公路,打通必要的縣際、鄉際斷頭路,適當增加必要的迂回路線,初步形成生命線公路網。按照資源共享、先進實用、安全可靠的要求,加快公眾通信網的恢復重建,加強應急通信能力建設,推進網絡化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提升通信服務水平和災備應急能力。恢復重建重點輸電設施、骨干電源與外送通道,以及城鄉中低壓配電網絡和進戶設施,規劃建設電力結構與布局調整項目。要對影響防洪安全的受損堤防、水庫進行全面除險加固,疏浚淤堵河道,恢復防洪能力,消除堰塞湖壩對防洪的影響,恢復重建水文及預警預報等設施。
第四,堅持以擴大就業為導向推進產業重建與發展。產業重建是發展災區經濟、擴大災區就業、維護災區穩定的根本出路。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業政策和就業需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合理引導受災企業原地恢復重建、異地新建和關停并轉,支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工業方面,力爭有恢復能力的企業在年底前基本達到災前水平。對短期內可以恢復生產的重點骨干企業,組織專門力量重點幫扶。積極引導國內同行業、同類企業尤其是大型骨干企業對受災嚴重的企業進行對口幫扶,吸引東部地區企業通過聯合、兼并、重組等多種方式參與企業恢復和重建。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優化工業布局,培育產業集群,設立循環經濟集聚區。農業方面,抓緊恢復重建和搶修受損農田、畜禽圈舍、溫室大棚、養殖池塘、農機具等,引導受災群眾發展效益農業,解決好農產品因災賣難問題,盡力彌補災害損失。要因地制宜恢復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和生產基地,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恢復重建各種農業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考慮貧困村、國有農場和國有林場的特殊情況,統籌安排建設相關設施。服務業方面,重點搞好商貿流通恢復經營,抓緊維修加固商業、銀行、證券等網點,積極引導商貿流通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搞活商品流通。實施重振旅游工程,加強重點旅游區和精品旅游線建設,恢復重建重要景區景點。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災區尤為突出。災后恢復重建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特殊重要的位置,產業重建要堅持就業優先的原則,積極支持個體私營企業、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落實好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實現恢復重建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要恢復重建就業服務設施,加大就業援助力度,通過對口支援、勞務輸出、定向招工、以工代賑、自主創業、創造公益性崗位等多種措施,解決規劃區內100萬左右勞動力穩定就業問題,重點幫助零就業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
第五,進一步加強次生災害防范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必須進一步做好次生災害防范,思想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工作上不能有絲毫松懈。要繼續加強余震監測預防,制定完善處置方案,提高綜合預報和監測水平。繼續開展水庫、水電站、堤防等除險加固,全力做好洪澇災害防御工作。強化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監測、治理和防范措施。抓緊完成因災受損橋梁、隧道、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患排查和修復加固,落實安全防范責任制度,嚴防傷亡事故發生。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要繼續采取防范和避讓措施,加強普及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教育。
要加強重要基礎設施災害風險評估,全面落實抗災設防有關標準,特別要適當提高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抗震設防標準。要加強鐵路、公路、民航等運輸保障能力、電力系統抗災能力建設、通信網絡容災備份能力建設,強化對城鄉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監管,完善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將應急避難場所等防災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要進一步提高緊急救援救助能力,充實骨干力量,提高裝備水平,健全搶險搶修和應急救援救助專業隊伍。要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完善各類防災應急預案,健全救災物資儲備體系。要將災害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讓防災減災救災科學知識進學校、進工廠、進農村、進家庭,提高公民與社會的風險防范意識。
第六,著力抓好生態修復、環境整治和土地整理復墾。生態環境的恢復重建,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尊重科學,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生態修復方面,要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以自然修復為主。做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恢復受損植被。在岷江、嘉陵江、涪江上游地區和白龍江流域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逐步恢復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加強各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地質公園保護設施的恢復重建。在環境整治方面,要加強對污染源和環境敏感區域的監督管理,做好水源地和土壤污染治理、廢墟清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危險廢棄物和醫療廢棄物處理。恢復重建災區環境監測監管設施,提升環境監管能力。在土地整理復墾方面,要重點做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修復。對損毀耕地,要宜修盡修,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損失。對搶險救災臨時用地和過渡性安置用地,要適時清理,盡可能恢復成耕地。對損毀的城鎮、村莊和工礦舊址,以及其他具備整理成建設用地條件的地塊,要抓緊清理整治,盡可能減少恢復重建對耕地的占用。
第七,確保中央確定的恢復重建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中央已經制定了一整套支持災后恢復重建的政策措施,災區各級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讓全國人民放心,讓災區人民滿意。一是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和資金、項目、重要物資的跟蹤與管理,自覺接受同級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二是定期公布恢復重建資金和物資的來源、數量、分配、撥付及使用情況,定期公布國內外捐贈款物的接受使用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加強對恢復重建資金和物資的籌集、分配、撥付、使用和效果的全過程跟蹤審計,定期公布審計結果,確保重建資金按照規定專款專用,不被侵占、截留和挪用。四是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監理制。加強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以及產品安全質量的監管,組織開展對重大項目的稽察。五是對建設項目以及恢復重建資金和物資的籌集、分配、撥付、使用情況登記造冊,建立健全檔案,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和恢復重建結束后,及時向有關部門移交檔案。六是要對地震中遇難和失蹤人員名單登記造冊,通過地方媒體公布,最終核實,這是對遇難者的尊重。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