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保護需要的不僅是一部宏觀意義上的“母法”,更要求構建起一個微觀性的法律法規體系,如此才能為公民個人信息權提供全面而細致入微的保障
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新增了懲罰非法泄露公民個人信息的條款,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與此同時,9月2日《京華時報》報道說,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日前也已呈交至國務院。
當今社會,信息作為一種權利資源,其有序流動對于信息社會的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基于信息資源的戰略性地位,各種主體都會采取不同手段爭奪信息優勢,并可能導致權利失衡和秩序紊亂。比如有的單位隨意安裝閉路電視監控設備;有些企業將應聘人員信息隨意公開;甚至有不少人利用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將一些個人信息作為商業情報提供給商業公司;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批量處理、傳遞個人信息越來越容易,個人信息遭到不當收集、惡意使用、篡改的隱患也隨之增多。為了遏制這種現象,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相應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可見,通過立法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已是刻不容緩。
在國家還未構建起個人信息保護法框架時,刑法的“單兵突進”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民眾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需求,也能有效遏制現實生活中嚴重侵犯個人信息的不法行為。但從整體環境而言,單靠刑法的單個條文顯然難以承受捍衛公民信息權的重任,單一化的刑事制裁也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正因為如此,一部統領意義上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更加令人期待。
然而,從2003年開始起草至今,個人信息保護法歷經5年仍未“寶劍出鞘”,可見其難度之大。筆者以為,當前最緊要的不是對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激情呼吁,而是需要切實突破立法中的那些藩籬。
作為社會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國家,信息立法首先面臨著信息種類和范圍的界定難題。從概念上講,凡一切與公民個人相關的資訊都應屬于個人信息,但對于立法而言,只能將其中的部分信息納入保護范圍,如何劃分這個界限就考驗著立法者的智慧。是為應受法律保護的個人信息設置具體的標準,還是深入實踐排列出個人信息的具體類別,是抽象化地對一般人信息作出規范,還是區分性地對公眾人物的信息進行單獨規范,這些難題都應當進行科學論證。
不僅如此,如何增強立法的可操作性和公民信息權的可救濟性,也是個人信息立法所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從以往經驗看,一部法律的出臺不僅要在價值觀上滿足公眾的期待,更要在實踐中能解決人們的實際難題。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必須在確立起一個法律制度框架的同時,于條文設計上注重規范的可操作性,不僅規定公民個人信息的權利范圍和對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更需要具體設定國家公權力的相關職責,明確違背職責和保密義務的各種具體法律后果。這樣做的最終目的,在于為司法機關提供具體的指引,為公民信息權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以防止個人信息立法成為裝飾性的“花瓶立法”。
另外,對立法模式的選擇,也制約著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質量。是選擇“大一統”的法典模式,還是實行分門別類的法規模式?從國外看,對個人信息的立法保護,一般是在不同領域實行不同的單項立法。例如在網絡信息保護方面,美國1998年出臺了專門的《兒童網上隱私權保護法》,德國1997年出臺了《電信服務數據保護法》,英國1984年制定了《數據保護法》,法國1978年出臺了《信息技術與自由法案》,日本1990年實施了《關于保護行政機構與電子計算機處理有關的個人數據法律》等。可見,個人信息保護需要的不僅是一部宏觀意義上的“母法”,更要求構建起一個微觀性的法律法規體系,如此才能為公民個人信息權提供全面而細致入微的保障。(傅達林)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