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2日14時28分開始,四川地震災區便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信息公開、透明、即時、海量,成為此次抗震救災的一大特點。一處處廢墟、一雙雙淚眼、一場場生死競速、一幕幕人間真情,都在聚光燈下被放大和呈現。
“三軍之事,莫重于密。”軍事行動歷來講究秘而不宣、出其不意。然而,抗震救災一線的官兵,猶如置身于一個公開透明的全新戰場,13萬官兵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在救災戰場上被放大,時時處處接受公眾的觀察和評判。信息公開透明,給我軍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
抓住機遇,從相對封閉到公開透明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在這次抗震救災行動中,新聞工作者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真實、客觀地傳遞出救災現場見聞。各路記者緊隨子弟兵雷霆突擊,部隊行動的方方面面、邊邊角角,隨時成為記者捕捉的新聞素材。
全程跟蹤報道極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氣,為奪取抗震救災斗爭的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5月20日,空軍某飛行學院救援突擊隊在解救九峰山被困游客時,香港鳳凰衛視即時連線帶隊的干部科長馬小平,對救援情況進行現場播報。途中,半山腰突發泥石流,轟隆隆的聲音通過手機傳給電視觀眾,鳳凰衛視主持人胡一虎不由大喊一聲:“快逃!”掛斷電話,胡一虎即刻發表評論,表達對官兵的贊嘆和欽佩。
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先進的傳播手段,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創造了便利條件。抗震救災進入攻堅階段時,四總部給抗震救災一線部隊配發了17萬臺收音機。成都軍區某工程維護大隊政委梁茂說,在交通、通訊、電力中斷的災區,廣播成了人們獲得信息的唯一渠道。5月17日,胡主席親赴震中汶川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官兵們從收音機里聽到這一消息后,群情振奮,決心書、請戰書雪片一般飛向指揮部。
不少救災部隊的干部定期給戰士家長發送平安短信,讓家長們少一分牽掛和擔心,也拉近了與戰士的距離。
媒體及時提供的抗震救災常識,幫助官兵提高了自我調節能力和科學救災技能。北京軍區某部戰士小王生平第一次見到廢墟上的慘烈場景,搬運遇難者遺體的工作讓他變得沉默寡言,天天做惡夢。看了報紙上介紹的心理調節方法后,他主動向班長說出了內心的感受,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很快就走出了陰影。
迎接挑戰,從三緘其口到及時溝通
在執行多樣化任務中,情況瞬息萬變,當任務進展一旦遇到困難,一些猜疑和議論就會通過網絡等渠道傳播開來。如果再有別有用心的人或敵對勢力,借機惡意炒作、誤導民眾,就有可能使局面復雜化。
有了誤解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借助媒體與公眾溝通。
地震發生后,震中汶川的情況成為所有人心中的牽掛。道路中斷,通訊中斷,10萬群眾生死不明……人們把希望寄托于空軍和陸航部隊。但是,軍用直升機多次試圖著陸,終因氣象條件太差,無法實施。空降兵部隊幾次準備進行傘降,也都因為暴雨而被迫放棄。
面對公眾的疑問,空軍氣象專家主動向媒體介紹情況:天空是飛行器活動的舞臺,再先進的飛機也要受天氣條件的制約,即便是所謂的“全天候”飛行,也會受到一定氣象條件的限制;空降的成功率與氣象條件息息相關,這是科學規律,世界各國概莫能外。
但是,災情急迫,陸航部隊有時也不得不打破常規,在最低氣象條件邊緣實施飛行。每逢這種情況,有關部隊也及時發布信息,讓人們看到陸航官兵英勇無畏的壯舉,進一步堅定戰勝災害的信心。5月24日,為了向唐家山堰塞湖空運搶險物資,某陸航團在惡劣的氣象條件下強行起飛。唐家山堰壩上沒有一塊平地,直升機最終在10多平方米的小土坪上獨輪著陸,充分體現了我軍飛行員的非凡膽魄和高超技術。
5月24日,沙特阿拉伯等國援助的706頂帳篷運抵綿竹災區后,第二炮兵某工程技術總隊一夜之間把帳篷安裝到位。本報把這一事實報道出去后,既讓人民群眾感受到解放軍雷厲風行的作風,又使援助國感到欣慰,沙特駐華大使還特意對我軍表示感謝。
主動作為,從“桃李不言”到展示風貌
5月18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胡昌明首次亮相,會同軍隊和武警部隊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標志著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正式走上前臺。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部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時,越是外界關注,越不能滿足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是要站在維護黨的形象、軍隊形象這一高度,精心策劃和組織好宣傳工作,掌握新聞輿論的話語權、主導權。
5月13日晚上,武警四川森林總隊副政委暴玉懷趕到重災區汶川縣映秀鎮。作為一名政治干部,暴玉懷深知外界急需知道震中的信息。他和通信兵孫健把海事衛星電話安裝在一輛尚能發電的汽車上,在斷水、斷電、斷通訊的映秀鎮,這里成了震中向外界傳遞信息的“熱線”。當地方領導明確由暴玉懷協調中外記者采訪時,他想方設法與趕到震中的來自德國、法國和鳳凰衛視等媒體的記者聯系,向他們介紹信息,并給他們的采訪提供各種便利條件。
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各部隊特別重視新聞報道工作,有的政委、政治部主任親自寫稿子、出思路,有的主動向記者介紹部隊的行動和官兵的精神風貌。在這次抗震救災中,100多位師團領導與媒體直接連線,20多位宣傳處長、科長初嘗了“新聞發言人”的感覺,一批批抗震救災先進典型相繼被媒體推出,許多感人的故事和瞬間永遠地定格在人們的記憶深處。
5月19日上午,某部救援小組清理完遺體后,93名救援官兵在遺體旁列隊,脫帽向遇難者三鞠躬。這一幕被目睹整個經過的外國記者報道為“具有人道主義的善舉”,讓世界對中國軍隊刮目相看。(辛士紅 歐燦)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