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法制日報)獨家披露權威機構調查 公眾對政府應急反應能力評價兩個月上升15個百分點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這是恩格斯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眾意見調查部近日進行的一次權威調查,驗證了恩格斯的這句話。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眾意見調查部從2007年起,每年在全國“兩會”結束后,用相同的問卷表格調查城鄉居民對社會政治形勢的評價、期望,以及對政府各項服務能力、表現的評價。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這家研究機構在全國哀悼日結束后的5月22日至27日,就抗震救災話題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0個地市的城鄉居民進行了抽樣電話調查。
據今天在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這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石小敏介紹,同上次的調查比較后發現,社會心理環境在地震后的短時期內得到大幅度改善,公眾對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時期內陡然提升。
傷亡人數成為最大關注點
“97%的公眾高度關注四川抗震救災情況。”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常務理事楊冠三介紹說,94.1%的公眾通過看電視了解抗震救災的情況,報紙和互聯網是電視以外比較重要的輔助信息來源,分別有39.4%和34.2%的公眾選擇,廣播聽眾占11.4%。
傷亡人數是公眾對整個抗震救災過程的最大關注點,關注比例達29.4%。調查表明,其他關注點依次是救援進程、災情、受災群眾安置情況、捐贈情況、搶救出來的人數、學生兒童搶救情況、災區重建、救援人員到達情況、傷員治療情況、受災范圍、救災物資的供應情況。
所有人都愿意為救災出力
“這次抗震救災報道的開放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得到了93%的被調查者的認同。”楊冠三說。
調查結果還表明,公眾對地震遇難人員表現出強烈的人性關懷,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表示愿意為抗震救災出力。其中,95.5%的公眾稱,自己在5月19日14時28分為四川災區的死難者進行了默哀。有93.4%的公眾在收看相關報道時因為感動而流淚。
軍人勇敢表現最讓人感動
楊冠三說,這次抗震救災中最讓全國公眾為之感動的事件按無提示提及率排列依次是:軍人在救災中的勇敢表現27.5%;災區廢墟及孩子傷亡情況13.3%;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一線指揮救災11.25%;救災過程和救人場面10.27%;譚千秋等老師舍身救護學生7.4%;災區人民表現出來的堅強5.74%;全國人民通過捐錢、捐物、獻血等方式對災區的大力支援5.1%;母親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嬰兒并留下感人短信4.76%;中華兒女表現出的空前團結3.3%;男孩被救出后向解放軍敬禮2.27%。
加強對捐款監督意愿強烈
關于抗震救災捐款的用途,楊冠三說,在參加過捐款和表示愿意再度捐款的被調查者中,51.2%的人希望抗震救災捐款主要用于災區重建,27.6%的人希望主要用于災區學校建設,21.1%的人希望主要用于安置受災群眾,17.2%的人希望捐款主要用于兒童教育,10.6%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購買藥品,10.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撫養孤兒,10.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購買食物,7.8%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購買救災所需的物資,4.5%的人希望捐款能直接發到受災群眾手中,4.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贍養災區孤寡老人,2.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撫恤死難者家屬。
值得一提的是,19%的人認為只要捐款被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災,干什么都行。認為有必要對社會捐款的發放和使用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的意愿十分強烈,占到91.5%。
在如何監督社會捐款的問題上,42.5%的人希望政府機構(包括民政、紅十字會、審計)加強對捐款使用情況的監督,35.4%的人認為新聞媒體在監督中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21.9%的人希望公開捐款的使用情況,8.6%的人希望聘請第三方機構對捐款使用情況進行審計,8.5%的人希望由捐款人組成專門機構參與對捐款使用的監督,還有相當數量的人建議政府設立專門的賑災物資管理機構并開設專門的網站公布相關情況。
積極評價政府救災的作用
據楊冠三介紹,政府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反映出來的應急反應能力,得到96.5%的公眾肯定。
比較今年3月這家研究機構進行的常規調查,公眾對政府應急反應能力的評價在短短兩個月內提高了15.89個百分點。公眾認為政府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說明政府增強了為民服務意識的占96.9%。
與3月份的常規調查結果(80.36分)相比,政府的服務意識評分提高到92.14分,提高了11.78個百分點。
公眾對政府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的總體表現非常滿意,滿意程度為94.7分。與3月份常規調查結果相比,公眾對政府的滿意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對政府的期望值大幅提升
楊冠三說,有55.7%的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明顯提高,38.1%的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有所提高。
92.4%的公眾認為政府形象得到改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個人形象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得分高達95.99分。
民族凝聚力和社會信任感得到增強。98%的公眾認為這次抗震救災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振奮民族精神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94.7%的公眾認為這次抗震救災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對做好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充滿信心。其中,公眾中77.1%的人對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很有信心,19%的人信心比較大。公眾對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信心指數為94.58分。
對辦好北京奧運會的信心影響有限。80.6%的人認為地震和災后重建不會對舉辦2008北京奧運會產生不良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社會心理環境在短期內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時,對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時間內被大幅提高。89%的公眾認為政府在其他領域的工作會有明顯的改進。
石小敏分析,這可能意味著地震發生以后,公眾將按更高的標準來看待政府在下一步抗震救災中的表現,并期待政府在加強自身廉政建設、提高公共治理能力等領域的改革步伐能得到加快。(記者 陳麗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