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六月二日電 (記者 殷春永)剛剛結束在隴南地震災區的調研,潘岳副部長今天接受本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環保部門將以維護災區生態環境安全為第一線,將生態環境指標作為災區生產力布局的基礎考量,以規劃環評積極推進災區科學重建,為災區重建生態和諧的美好家園作出重要貢獻。
地震發生后,國家環境保護部官員分赴受災地區調研。這是該部門首次對災區重建提出的工作方法。
潘岳解釋說,只有開展重建規劃的環評,才能根據災區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對重建的空間布局、發展規模、功能分區、工農業生產力布局等生態環境適宜性進行分析,提出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只有開展重建規劃的環評,才能按照區域主導生態功能定位,確定災區主要產業的發展方向,規范空間開發秩序;只有開展重建規劃的環評,才能從決策源頭上引導化工石化等高危行業合理布局以及流域梯級水電開發,優化發展。
潘岳介紹,為有效維護災區重建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安全,環保部門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開展災區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研究;科學應對災區次生生態災害;統籌災區化工石化等高危行業布局性環境風險;加強流域水電開發的環境風險管理。
潘岳說,國務院常務會在研究部署災區重建工作時,著重要求充分考慮當地地質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城鎮、工農業生產布局和建設標準,這體現了維護災區生態環境安全的國家意志。
潘岳在這里對環保部門提出了要求,重建不應是簡單的恢復,而需要更具理性和預見性,必須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下作出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的決策。生態環境必須作為考核災區重建生產力合理布局的基礎指標,規劃環評必須作為科學決策重建規劃的基礎依據。(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