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給人們帶來巨大創傷,尤其是對那些中小學生的家長和辛勤園丁的家屬們。當年輕的生命在尚未經歷人生的豐富多彩便在恐懼中戛然而止時,人們質疑學校建筑質量是否也存在問題,是十分正常的。
疑問并不是無中生有。據昨日《華商報》報道,專家鑒定組在綿竹市富新二小,對垮塌的教學樓進行取樣。他們在不同的磚混部件上鉆取了10個樣點,除兩三個點磚混黏合度達標外,其余均不合格。
調查部門的態度是否端正,調查方式是否合情合理,卻是在瞬間就可給家長們、家屬們和大眾一個安慰、一種信心。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體察學生家長心態、對人民負責、對公眾質疑不回避的有識之士和政府機構,已在用科學的態度和公正的立場來努力澄清真相。
四川省綿竹市委書記蔣國華是其中一位,他的“下跪”令人同情,他主導的調查學校坍塌真相的方式才更加令人起敬。他說對綿竹市境內的所有垮塌學校,均已展開調查,專家組成員中本市的一律不參加,專家調查需要時間,在一個月后公布結果。
這增強了調查結論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向家長們和社會給出一個時間表,是國際通行的政府“目標管理”法則的使用。把調查方式及進程公告社會,相信死難師生的家長和家屬們是可以理解的,對黨和政府會產生更大的信心和信任。
5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支樹平進一步確認,對倒塌學校的調查已經展開,懷疑有建筑質量問題的,也在取樣。“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而且有明確的指示。”他再三強調對學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一經查明,“毫不含糊,毫不手軟”,我們還是給有關部門一定的調查時間,懷著信心拭目以待吧。
讓人們產生信心,調查方式的可信和調查結論的公開,將是十分重要的。按照國際慣例,各級各類調查組首先要公布組成人員及任職情況,其中應包括技術專家、政府監察人員、律師、民間人士和學生家長,曾與學校建設有關的人士都不能參與,當地相關的官員也應該回避;其次,要公布將調查哪些學校,調查內容和時間表,公眾舉報方式,并且讓公眾方便地了解調查進展;再次,要撰寫詳細的調查報告,不僅有各類當事人的問訊記錄,還要有技術細節,比如化驗水泥、鋼筋質量的單位和結論等,不能簡單地結論為“有”或“沒有”質量責任;最后,政府要撥出專項經費進行調查,包括給調查組成員的薪酬和調查所用經費,靠義務勞動是很難進行詳盡而周密的調查。唯有如此,調查結果才能讓公眾信服,也讓將受處分或法律制裁的人信服。
在抗震救災中,中國人創造了無數奇跡。我們也期望在震后就學校建筑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的調查上,也能創造出一套可信的、公開的調查方式和程序,為今后重建家園和處理各類公眾質疑的問題探出新路。
□白爍(廣東 學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