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地震由于報道的及時跟進,全國人民與災區同呼吸共命運。但是如果有人冷不丁問:到底有哪些縣、市受災,哪幾個是重災區,哪些地方受到波及,現在哪些鄉鎮、自然村已經得到完善的救援,哪些正急需志愿者……這些問題,恐怕不僅普通民眾答不上來,就是專業的救災組織者也要查查資料,進行一下調查才可以給出很有把握的答案。而媒體,也幾乎沒有哪一家給出權威詳盡、實時更新的災區全圖。只是電視臺在后來的幾天通過圖表的形式,依據前方記者的采訪內容每天更新一些資料,但也限于“交通有改善”、“急需醫療隊”之類的籠統信息。
現在是信息社會,強大的網絡人肉搜索,找到辱罵災區的女子不過只用了半天時間。每天各種網絡上都有網友通報的各種信息,有真有假。有在外打工的汶川籍女子通過發帖提供了寶貴的空降資料,也有以訛傳訛張冠李戴。
如果說這些誤會還是大變初臨,人們猝不及防所致,那么一些基本的人口、自然地理情況模糊不清就有可能誤事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幾個重災縣市,翻檢他們的官方網站,一些基本數據要么找不到,要么還是幾年前的,具體到鄉鎮、自然村有多少常住人口,人口構成基本情況,網絡上這些均付闕如。
夯實人口統計數字,及時更新人口構成情況,明晰屬下各級行政區劃的自然地理沿革……此類工作對于政府來說,基礎得不能再基礎了。也正因其基礎,所以往往被忽略。但平時不做,一旦有突發事件就要抓瞎。地震如此,水災、雪災等各種災害莫不如是。如果真能把這個基礎夯實,不僅上級政府能夠依據材料盡快做出正確決策,志愿者、救災物資也能得到及時合理的分配,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信息技術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障,如果平時能夠提高基礎工作水平,有突發情況時,就可搭建一個詳盡的信息平臺,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同時對政府和公眾完全開放。(張麗)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