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在搬運沖鋒舟上的救災物資。當天,近萬名解放軍、武警官兵加入到對四川地震重災區汶川映秀鎮的各項救援工作中。 中新社發 郭國權 攝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來自全國各地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四川地震災區。 中新社發 張雷 攝
|
中新社成都五月二十六日電 題:汶川地震大救援展現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積淀
中新社記者 劉萬強
一場突如其來的四川汶川“五·一二”八級大地震對中國而言無疑是個災難,但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在處理這場災難的表現,卻少有地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之所以得到贊譽,是因為中國政府果斷、快速、有效地救援,救援過程中一幕幕的感人情景,中華民族面對災難眾志成城的凝聚力,以及中國領導人在處理災難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個人魅力等。
與三十二年前唐山大地震救援相比,中國政府和民眾在此次抗震救災過程中都展現了一個全新的形象。而所有一切的取得,歸根結底源于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積淀。
三十年前,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步入改革開放之路。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今非昔比,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軍事等各方面都大幅提升。三十年前,中國GDP為兩千六百八十三億美元,居世界第十五位,而二〇〇七年,中國GDP達到三萬六千億美元,居全球第四,人均GDP則增加了四十多倍。
正是因此,本次大地震發生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才有足夠的財力為災區撥款,今年中央財政就安排七百億元人民幣用于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同時,各地官方和民間也源源不斷地捐款。因改革開放而發展起來的大陸企業界也紛紛行動,在華人世界中資產排名并不靠前的幾家大陸企業各捐款高達一億元人民幣。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企業與個人社會責任感也在日益加強。
同時,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共產黨也不斷提高執政水平,近年來中共樹立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親民總理”溫家寶第一時間趕赴災區現場,之后國家主席胡錦濤也親自到災區指揮抗震救災。此次災難發生后能迅速指揮組織救援,正是高層“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執政理念的彰顯。
本次救災中國還出動了以解放軍為主力的十余萬的軍方救援人員。在災后道路不通、余震不斷、天氣惡劣等困難條件下,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等徒步急行軍幾十公里,為營救更多的生命搶得了機會。解放軍在復雜條件下的英勇表現,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從嚴治軍、科技強軍的結果。
本次大地震,也史無前例地引發了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的巨額捐款,這也與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國力不斷增強息息相關。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與世界融為一體,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使得海外華人華僑更為祖(籍)國而自豪。在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下,他們紛紛踴躍捐款。
此次抗震救災過程中,國際社會廣為稱道的還有中國政府對媒體的開放。在大地震前,存在偏見的某些西方媒體正不遺余力地報道中國的負面新聞,然而中國各媒體在救災過程中迅速、公開、全面的報道,使這些西方媒體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新聞透明。
在災難面前,中國的志愿者隊伍也空前龐大,在災區已有多達二十多名萬志愿者參與救援,而全國報名救援的志愿者已經超過百萬人。除了參與一線救援,這次更多的志愿者更加關注人的內心,關注人的發展,他們從各地趕來對孤殘人員特別是兒童進行心理干預。
正是由于改革開放,中國第一次接受國際救援組織參與中國的救災;第一次下半旗為普通民眾的遇難進行為期三天的全國哀悼。
多難興邦,汶川大地震,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相信經歷過這場災難的洗禮,中國將更加開放。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