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請問,目前國際社會對我國地震災區援助情況,中國政府是如何使用國際救災援助款物的?
答:我們在第一時間明確了接收境外捐助的政策,即,在這次大地震以后,我們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于國際上凡是愿意向我們提供援助的,我們都表示誠摯的感謝和歡迎。具體的政策是,外交部負責統一對外接收的政策銜接,對內接收統一由民政部歸口,由民政部負責統一協調。用于災民生活保障的,將按照捐贈提供的物資和功能,通過有關部門分送至災區。如搶險工具,我們就及時通知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基礎設施部門,通過他們及時用到災區,發到救援隊伍中去;醫療器械的,及時通報給衛生部,讓他們提供給救援醫院、醫療隊;如果是食品,我們就直接用于災民生活保障。
目前,表達了明確的捐贈意向的超過了70多個,具體數據外交部發布的更準確一點。已經到了,或者跟我們聯系需要我們提供海關、航線、空中通道的,已經有俄羅斯、韓國、巴基斯坦、日本、印度、美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沙特、伊朗等國家,總價值超過了1.2億人民幣,有提供搶險工具的,如俄羅斯,有提供醫療器械的,如日本提供的50臺血液透析機。為了提高救災的效率,目前已經進入國內的物資,直接飛抵成都雙流機場,不停留,不轉運。我們要求四川接收機構按照這些物資的功能和需要立即送到災區。
記者:社會組織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發揮了哪些積極作用?
答:社會組織具有公益性、非營利性、志愿性、組織性等特征。強烈地震發生后,許多社會組織秉承公益宗旨,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工作,成為抗震救災中一支重要的救助力量。一是緊急向社會發出抗震救災的倡儀,開展多種形式的救助行動。5月13日,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等10家影響較大的社會組織,向全國38萬多家社會組織發出抗震救災倡議書。南都公益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57家社會組織發表抗震救災行動聯合聲明。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等社會組織主動與地方政府及會員取得聯系,詢問災情,了解需求,及時組織會員企業為災區提供幫助。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向全國廣大企業、企業家發出緊急投入抗震救災倡議。中國包裝聯合會向全體會員發出全國包裝行業抗震救災倡議書;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出向地震災區捐贈食品緊急倡議。中國羽絨工業協會號召并組織會員提供羽絨被、睡袋、帳篷等參與抗震救災。二是積極組織向災區的捐贈活動。中華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等慈善和公益組織,率先通過電視、網絡、報刊、廣播等媒體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動員社會力量籌集救災物資及資金。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員單位向四川災區捐款捐物合計金額已超過1億元。李嘉誠基金會捐款3000萬元支持災區。唐山僑界捐獻款物逾2000萬元。至5月16日不完全統計,上海各社會組織已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共計2億元人民幣。三是社會組織積極組織志愿者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社會組織聯系著大量的志愿者,志愿服務成為這次抗震救災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志愿者組織動員和組織廣大志愿者以及社會公眾以志愿服務形式投身抗震救災工作,迅速開展自救互救、醫療衛生、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務。山西、湖南、貴州省等青年志愿者協會紛紛開展抗震減災"黃絲帶行動",面向社會公開招募獻血、醫護、救援志愿者,參與抗震減災。5月14日下午,四川宜賓市中山廣場出現萬名志愿者排隊為地震災區預約獻血的場景。目前全國各地志愿者協會、志愿者正在著手組織醫療、救災志愿者,成立各種形式的抗震救災援助服務隊,提供多種技術支持和人力幫助,協助政府部門做好搶險救災的互助自救工作。四是積極籌備災區災后重建自救。目前,各地社會組織正在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開發抗災救災技術,增強抗災自救能力。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建材工業協會等廣大社會組織正積極宣傳發動會員組織生產,加緊救災物資供應;眾多的基金會、公益性社會團體,也正及時調整工作重點,結合自身業務,開展向災區、災民捐贈資助活動。社會組織將積極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圍繞切實安排好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開展扶貧濟困、科技服務、醫療救助、心理安撫等各種形式的支援活動。社會組織將發揮特有的人才、資源、信息優勢,不斷拓寬救助渠道,為受災群眾開展抗災技術技能指導,組織生產自救,因地制宜地幫助更多災民更好地恢復生產生活。
記者:在此次地震災害中,哪些組織可以開展救災募捐,接受救災捐贈?
答:社會組織應當依法開展救災募捐、接受救災捐贈。
《中國紅十字會法》規定,“紅十字會為開展救助工作,可以進行募捐活動”。民政部《救災捐贈管理辦法》規定:在發生自然災害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具有救災宗旨的公募基金會”是救災募捐主體,可以開展救災募捐活動。(各級慈善會屬于具有救災宗旨的公募基金會。)基金會分為面向社會公共募捐的公募基金會和不面向社會公共募捐的非公募基金會。基金會組織募捐,接受捐贈,應當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動的業務范圍。
除此以外,根據《救災捐贈管理辦法》,還有其他組織、機構可以作為救災捐贈的受贈人,包括:(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及其委托的社會捐助接收機構;(二)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認定的具有救災宗旨的公益性民間組織;(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組織。
記者:如何確保社會組織規范地開展募捐、接受救災捐贈?
答:為保護災區人民、捐贈人和廣大公眾的利益,社會組織開展募捐和接受捐贈必須及時、妥善地使用捐贈款物;必須公開透明,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民政部門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強對社會組織募捐和接受救災捐贈的監管:
一是著手對基金會開展的募捐活動進行備案,要求基金會對接受捐贈的款物建立專賬專戶,進行嚴格備案管理。
二是監督和幫助基金會每天將上一日捐贈款物的接受、使用和結余情況,在公開媒體上公布。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主辦的中國社會組織網將敞開為基金會提供信息公布的平臺。其他類社會組織收到的捐款應及時轉交相關單位。
三是在救災活動結束后,將對所有基金會開展募捐的情況進行匯總,并統一向社會公布。并將適時組織審計、檢查。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