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日,香港市民在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的戶外大型電視屏下收看四川大地震后相關新聞,了解最新災情。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5月15日,中國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以來,北京各傳媒加強對地震災區情況的報道,在公交車上移動電視以滾動新聞及時對四川地震災區進行播放。 中新社發 錢興強 攝
|
中新社廣州五月十八日電 題:地震釋放出中國新型官民互信
中新社記者 陳建
地震發生六天來,中國數億電視觀眾,天天目不轉睛直擊救災,對災情的掌握,甚至比前方十數萬救災人員還要了然于胸。
毫無疑問,一場死傷超過二十萬的特大地震,發生數小時后立即被電視直播到千家萬戶。
毋庸置疑,與唐山大地震的死亡數字在十年后方可面世相比,汶川大地震第一時間釋放出中國新型的官民互信。
這種新型的官民互信,已經醞釀多年。從二00三年非典肆虐一個月后,疫情迅速公布天下開始,到今年的冰雪災害發生幾天后,全國立即投入救災狀態,再到不久前手足口病發生數天,官方立即將其列入傳染病并鋪開防治工作,汶川大地震的死亡直播,則將此推向高峰。
這種新型的官民互信最大的特點,就是每臨重大災難,政府再也不會擔憂民智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重大情況讓國家公民第一時間共享,由此,公民也第一時間與政府風險共擔。
新型的官民互信立即在中國引發出空前的救災效率。地震發生數小時后,民間捐贈立即自發啟動;全國各級政府、企業單位乃至機構組織,不用等待官方的文件通知,僅憑著電視直播,就準確迅速地籌備抗災。地震發生后第五日,國內捐贈的錢物已經超過六十億元,全部都是災區所緊缺。
不難看出,從電視直播震災開始,新型的官民互信立即將十三億中國人團結成一個堅強的整體,前所未有地煥發出高效率的和諧。
目前,中央電視臺和四川電視臺的災情直播還在繼續,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正因同步獲悉災情的進展,而紛紛加入到舉國抗災的行列中。
有理由相信,汶川大地震開啟了中國新型的官民互信時代,擔憂民智的時代已經落幕,尊重民智、同步承擔的時代已經到來。(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