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放軍駐云南野戰軍工兵團為主力的施工隊伍,5月17日晚終于打通由都江堰至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的核心重災區映秀鎮的簡易公路,裝載災區軍民急需給養的軍車緩慢通過。該公路位于岷江畔,16日凌晨打通后又被強烈的余震而斬斷。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5月16日,在都江堰至汶川途中的公路上,解放軍水路兩棲裝甲車急速向地震重災區汶川進發搶險救災。 中新社發 肖龍聯 攝
|
隨著抗震救災工作的不斷推進,參加救災的部隊越來越多,戰線越來越廣,救人的難度越來越大,救災中需要解決的緊迫問題不斷涌現。如何科學用兵、科學救災,顯得越來越重要。
今天,救災工作已進入第七天。經過各方努力,一些比較明顯的險情已經或正在被排除,但余震不斷,險情不斷,次生災害隨時可能發生;一些比較容易發現的被困者已經或正在得到救助,但在廢墟中仍然有一些生命跡象存在;大量災民已經轉移到安全地帶,但安置工作十分繁重;解決災區基本設施問題更是困難重重。怎樣盡快發現和救出那些埋在廢墟深層的幸存者,防范和消除次生災害,在加大救災力度的同時搞好自身防護,是擺在救災部隊面前的更加艱巨的任務。如果說前一段救災拼的主要是體力、意志和精神,那么今后的救災更需要科學、智慧和技術。能不能科學用兵、科學救災,關系到救災的效率和效果,關系到救災任務能否圓滿完成。
科學用兵、科學救災,必須努力把握抗震救災的特點和規律。我們說救災如同打仗,這是就任務的緊迫性、艱巨性而言的。但救災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大多數部隊沒有抗震救災的經驗,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認真總結,力爭打一仗進一步,切實把抗震救災的過程變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要科學用好空運空投、道橋筑城、醫療防疫、衛星通信、導航定位等專業技術力量,以軍隊特有的組織力、行動力和突擊力,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
科學用兵、科學救災,必須把以人為本的要求體現到抗震救災的各項工作中。當務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要采取一切措施,向那些分布更加廣泛、通訊更加隔絕、道路更加崎嶇、條件更加惡劣的地方推進,確保每一個受災點都有救災部隊。要善于集中兵智,科學部署兵力,合理分配任務,協調各種關系,讓官兵的每一滴汗水都轉化為最大效益,確保救災有力有序有效。要關心官兵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安全防護,減少非戰斗減員,盡可能為他們的生活和休息提供基本保障,保證他們有充沛的體能連續作戰。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