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川北7.8級大地震中,中國的各類民間組織再一次顯示出日漸成熟的成長雛形。沖在第一線的是十萬子弟兵以及醫務人員感天動地的身影,而穿梭忙碌在他們中間的,還有國際國內各種自發性的民間救援力量。目前僅綿陽市一地就有志愿者9000余人加入各種救援行動。
在突如其來的大范圍危機面前,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一個組織,其力量總是有限的。短時間內集中強大能量是中國政府救災的強項,但政府并非萬能,再大的能量也終歸有限。力量越集中、越快,萬一下一個新的要素出現,被這種強大力量“遺忘”的速度也越快。政府的資源匯總和分配渠道都非常單一,在緊急情況下,高度集中再分配的模式會降低效率。政府既不可能長期集中力量于一個地域一個事項上,也不可能在具體的救災上做到絲絲入扣無微不至。因此,民間的企業與志愿者組織所發揮的時間上的韌性與具體做法上的細致入微,不僅是政府力量的重要補充,也應該成長為一個持之以恒的自主、能動力量。
民間志愿者在重大公共事件中重墨出場,還只是今年春運冰凍雪災時的事。顯然,我們的志愿者組織尚在發育之中,遠未到成熟的時候。有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參與過各類志愿者活動的總人數已經達到8000萬人,但遺憾的是,這些志愿者的組織程度和組織效率都還普遍低下,導致許多志愿活動的實際效果也不盡令人滿意。政府宜通過制度和法律創新,鼓勵民間志愿者隊伍大力發展,尤其是努力提高他們的組織和專業化程度。
“我們只能用手扒,大家恨不得個個變成千手觀音。”這是樂山QQ志愿者協會峨眉分會會長劉秀英對記者說的話,它最形象地道出了現場救援人員的急迫心情。同時這個比喻,也形象地道出了民間志愿者隊伍在突發事件面前“群龍無首”各自為政的狀態,“千手觀音”無法在最需要緊急力量動員的時候“擰成一股繩”。每個人、每個志愿者隊伍都是救難觀音,但無法形成密切配合的合力。
它所考驗的,同樣是政府對志愿者組織的統一調配意識與能力。如果說,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最先的救援力量總是來自于當地沒有專業訓練的民間自救,那么,緊隨其后的各類民間志愿者組織,最大的優勢就是專業優勢,他們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達到以少勝多的奇效。本次震災中,綿陽市野戰俱樂部的成員利用電臺,可以直接在北川和綿陽之間聯絡,為災區提供最急需的幫助。
通過高效、開放性的管理,一支支志愿者隊伍會像雨后春筍一樣茁壯成長;政府隨時保持與他們聯系,關鍵時刻通過直接聯絡或各種公開渠道招募的方式,根據不同時機調遣不同的志愿者隊伍,我們的志愿者隊伍就不僅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而且能夠避免“群龍無首”之下的盲動與無序,使“千手觀音”在最需要緊急力量動員的時候“擰成一股繩”。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