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突如其來。
不僅是汶川百姓,全國大多數地方的民眾都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這場天災的威力。人們紛紛跑出房間,尋求權威的答案。哪里地震了?震級多少?新聞有沒有報?對信息的極度渴求,立即凸現出來。
公布災情速度前所未有
汶川地震,讓我們看到中國對災情的公布速度。
距地震發生18分鐘———5月12日14時46分,新華網發布消息:四川汶川發生7.8級強烈地震。此時,距地震發生剛剛過去18分鐘。緊隨其后,國內各主要門戶網站的頭條都是此條消息。
距地震發生1小時22分鐘———15時50分新華網發布消息:總參謀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都軍區已派出人員前往震中了解情況。
距地震發生1小時27分鐘———15時55分新華網發出快訊: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趕赴災區。
距地震發生1小時32分鐘———16時新華社消息:民政部已從西安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四川災區。
距地震發生2小時21分鐘———16時49分國家地震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張宏衛通報,針對四川汶川地震,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隊已經集結。
……
距地震發生4小時54分鐘———19時22分,人們從電視畫面中看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抵達成都,正趕往地震災區,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距地震發生7小時14分鐘———21時42分,新華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經抵達地震災區四川省都江堰市開始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
距地震發生17小時28分鐘———5月13日7時56分,人們獲知,救援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數以萬計的軍隊人員、武警官兵和地震救援專家克服交通中斷的困難,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災區,部分先遣部隊已徒步開進震中———汶川。
距地震發生25小時32分鐘———5月13日16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民政部、中國地震局有關負責人向中外記者介紹了四川汶川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進展情況。面對記者的尖銳提問,這些負責人沒有回避,而是十分坦誠地一一如實回答。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還公布了最新統計數字———目前地震災害死亡人數已經達到11921人。
與此同時,新華網及時滾動播報、中央電視臺不間斷直播,及時轉發地震權威信息。
記者接觸到的很多市民紛紛表示,震情的多渠道、全方位的持續發布,使大家在較短時間內對此次地震情況有了總體了解,同時也對所在地的相關情況“了然于胸”,因此雖然震感明顯,但并沒有出現恐慌情緒。
真相面前謠言不攻自破
汶川地震,更讓我們看到中國撲滅謠言的速度。
汶川地震發生后,傳言即出,北京當晚將發生余震的短信在市民手機中迅速傳播,重慶網上傳言晚上會有余震,上海也謠傳滬浙交界處發生5.7級地震。當地地震局都在一兩個小時之內進行了辟謠,謠言在權威信息下立刻停止了傳播,人們很快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震感也引起貴州一些群眾的猜測和不安,貴州有關部門迅速通過手機短信和網絡等現代傳播手段,及時告知公眾“貴州處于非地震帶”,“此次地震對貴州沒有大的影響”等信息。
河南省地震局也通過手機短信、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向群眾發布震情提示:汶川地震震感波及河南省,但不會影響正常生活,請不要恐慌,本局正關注震情并會及時向社會公布。
有評論人士稱:“這一次,真相跑到了謠言和恐慌的前面;這一次,政府學會了與謠言賽跑!
北京一名網民說:“作為一名有素質的網民,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國家權威機構的解釋,正常生活和工作,切莫輕信、傳播謠言和無端恐慌,別讓謠言震了自己的心!
地震發生后,不少人在網上質疑,這么大級別的地震為何事先沒有預警?還有人稱,地震之前已有征兆,但相關部門并未重視。在13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就向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接到7位四川地震局職工的投訴,他們說在幾天前就察覺到地震的跡象,但局里為了保證奧運前的安定局面,禁止透露這個信息。請問,這么大級別的地震,是否事先可以得到預警?您對此投訴有什么反應?”
張曉東首先指出“這種推測是沒有道理的”,隨后他向記者詳細解釋說,三大因素決定地震預測是世界難題:第一是地球的不可入性,第二是地震孕律的復雜性,第三是地震發生的小概率性,“統計樣本的獲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難”。
張曉東坦陳:“近二十年來,我們也在二十幾次地震之前有所察覺,有一些地震也取得了減災實效,但這個比例很低,所以這個預報很難,地震預告沒有過關。因為每次地震,現象都非常復雜。我們確定的指標,有可能在另一個地方、另一段時間,可能就變了。難就難在這兒。”
“謠言往往是通過信息的真空才得以滋生。一直以來,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因為種種原因,地方政府的失語往往導致謠言泛濫,從而引發公眾恐慌。而此次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對震情的及時權威發布,有力地證明了謠言止于公開!庇性u論人士稱,當政府暢通了信息渠道時,社會上的流言、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地震是一個涉及到無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災難,越公開越有利。”
分析人士稱,嚴重的自然災害對我們是一場考驗,也是一次鍛煉。我們無法控制地震,但我們能夠應對地震。過去,在信息封閉的情況下,發生地震之后,不會迅速造成如此大范圍的輿情反彈。但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互聯網、手機通信等信息傳播手段迅速讓更廣泛范圍內的人了解到這場天災,能否迅速反應、積極應對,在某種程度上考驗著我們的執政智慧和善治能力。這位分析人士特別指出:“公開準確的信息披露,是此時此刻公眾情緒最好的鎮靜劑,是減震良方。而這一次,國家地震臺網及時發布的信息和各地政府職能部門震后辟謠信息的迅捷發送,可以說是交上了一份高分考卷!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經歷大考
地震逞威之時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不到半月,汶川地震無疑是條例實施后的一次嚴峻大考。
“有關部門在此次地震事件中反應迅速,充分表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條例的宗旨在此次地震災害信息披露工作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敝袊嗣翊髮W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建順今天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莫紀宏也認為:“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災害的法律法規,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無疑起到了一個綱領性的作用,使得整個信息披露工作的整體進程和必要性以明確的法律條文的形式固定下來,對于發揮其他法律的聯動協同作用大有裨益。從目前的效果來看,條例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謠言不攻自破,民心安如磐石。”
“按照條例規定,可以公開的政府信息分為兩類,一是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二是經申請公開的信息。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是與公眾切身利益相關的,需要廣泛為人們所知曉的信息,地震事件顯然屬于此類。”楊建順說。
莫紀宏補充說:“具體到此次地震災害,在信息公開和披露上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震情發展的情況;二是震災發展的情況,比如死傷人數,破壞地區等;三是對人民群眾進行合理的宣傳,鼓舞起眾志成城抗擊災害的決心!
據介紹,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發布準確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楊建順告訴記者:“在條例實施之前已經有了將近一年的準備時間,可以說,政府部門的方方面面都對條例的具體規定進行了熟悉和磨合!
他認為,條例的實施以及此次地震中我國政府的良好表現有其特定的歷史淵源。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在致力于政務公開工作的推廣和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包括條例的起草和實施可視為這一大歷史趨勢中的關鍵步驟。而最根本的目的,是確保民眾真正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中來,形成一個和諧穩定、良性運轉的社會公共領域。
莫紀宏提醒說,今后幾天內,面對可能發生的余震以及災情,相關地區政府和部門應繼續堅持及時權威的震情信息發布!霸诮窈缶葹墓ぷ髦械男畔⑴兑廊粦摷性谌齻方面,一是震情,比如還有沒有余震,對于此次地震前因后果的分析等;二是震災,要隨時披露死亡人數和受災情況。在救災工作結束后,應該有一個總的傷亡數據統計;三是對于民眾進行地震災害預防的宣傳,當人們了解了地震之后,恐慌心理也會大幅度消除!
“在條例的指導作用下,能夠有效地闡明真相,避免恐慌也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行為。”楊建順說,“普通民眾對災害來臨時的信息披露要予以理解,予以支持,去偽存真,自覺地消除恐慌,積極應對。這是一種政府和民眾間雙向的溝通與認同!
楊建順表示,溫家寶總理親臨災害現場對于民眾信心是個極大的鼓舞,但更為重要的是徹底調動現場指揮人員,將其所獲得的最前沿的信息及時告訴公眾,這樣才能真正確保民眾對于抗災工作的認同,切實穩定民心。(杜曉 陳麗平)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