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一日電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是中國的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自公元十三世紀以來,中國的元、明、清、民國等歷代中央政府在西藏進行了有效的主權管轄。直到二十世紀上半葉,西藏仍然處于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僧俗農奴主控制著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農奴和奴隸的人身自由和絕大多數生產資料。一八四O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種種特權,對西藏進行殖民控制和剝削,同時在西藏少數上層統治者中極力培植分裂勢力,陰謀將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人民民主。一九四九年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一九五四年頒布實施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將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原則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納入國家根本大法。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使西藏擺脫了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及其政治、經濟羈絆,維護了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實現了藏族與全國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以及西藏內部的團結。
一九五六年四月,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拉薩成立。面對人民日益高漲的民主改革的要求,西藏上層統治集團中的一些人為維護封建農奴制度“永遠不變”,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于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發動全面武裝叛亂,圖謀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區籌委會領導西藏人民,迅速平息叛亂,并實行民主改革,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西藏人民與全國各族人民一樣享有了平等的政治權利。一九六一年,西藏各地開始實行西藏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普選。一九六五年九月,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選舉產生了西藏自治區自治機關及其領導人,宣告了西藏自治區的正式成立。
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一九八四年,國家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以后,中央政府根據西藏自治區的實際,先后召開了多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適時確定了新時期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發展規劃,做出了中央政府關心西藏、全國各地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西藏發展的特殊優惠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國家直接投資西藏建設項目、中央政府實行財政補貼、全國進行對口支援的全方位支持西藏現代化建設的格局,有力地推動了西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極大地提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證了西藏人民平等和自治權利的實現。
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西藏人民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參加選舉全國和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并通過人大代表參與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干部成為西藏自治區干部的主體,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此外,還有一批西藏的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公民直接參與管理國家事務,有的還在中央國家機關擔任領導職務。西藏地方自治機關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自治權。根據憲法規定,西藏自治區的自治機關依法行使省級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根據本地方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政策。西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既享有普通省級行政區制定地方法規的權力,又享有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權力。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西藏自治區實際情況的,自治區可以報經上級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西藏自治區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有權根據本地情況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西藏的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有權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根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計劃,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的經濟社會建設事業;有權管理、保護和優先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有權管理地方財政,自主安排使用本地的財政收入;有權自主發展民族教育和文化事業,自主管理本地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有權在財政、金融、稅收上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國家根據西藏的特點和需要,盡一切努力幫助西藏加快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西藏普通群眾是這些支持、幫助和政策的直接受益者。長期以來,國家在財政、金融、稅收和物資、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了特殊的支持和幫助。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經濟制度、經濟結構和經濟總量均實現了重大飛躍。現代工業從無到有,建立起包括二十多個門類、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現代商業、旅游、郵電、飲食服務、文化娛樂、IT等在舊西藏聞所未聞的新興產業迅猛發展。舊西藏沒有一條公路,如今已形成以國道和省道為主干的公路運輸網絡。青藏鐵路已于二OO六年七月建成通車,從此結束了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西藏的生態基本上還處于原生狀態。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口平均壽命從一九五一年的三十五點五歲提高到了現在的六十七歲。西藏人口由一九五一年的一百一十四點零九萬人,增加到現在的二百八十四點一五萬人。其中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四以上。
西藏自治區藏、漢語文并重,以藏語文為主。西藏自治區教育系統全面推行以藏語文授課為主的雙語教學,編譯出版了從小學至高中所有課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西藏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法規,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下達的正式文件、發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漢兩種文字。在司法訴訟活動中,對藏族訴訟參與人,都使用藏語文審理案件,法律文書都使用藏文。社會公共領域廣泛使用藏、漢兩種文字。西藏自治區的廣播、電視臺專門開設有藏語頻道。全區有多種藏文報刊。每年出版的藏文圖書都在一百種以上,發行數十萬冊。藏文編碼已通過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使藏文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的少數民族文字。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文物保護法規,及時修繕和保護了大批文物。藏族和其他各少數民族都有按照自己的傳統風俗習慣生活和進行社會活動的權利和自由。他們在保持本民族服飾、飲食、住房的傳統風格和方式的同時,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各方面也吸收了一些體現現代文明、健康生活的新的習俗。
目前,西藏自治區共有一千七百多處藏傳佛教活動場所,住寺僧尼約四點六萬人;清真寺四座,伊斯蘭教信徒約三千余人;天主教堂一座,信徒七百余人。各種宗教活動正常進行,信教群眾的宗教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信教自由得到充分尊重。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得到國家和西藏自治區各級政府的尊重。西藏的僧侶還對僧人學經制度進行了改革,有力地促進了僧人學習佛教經典的積極性,在佛教教義的傳承和發展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工程浩大的宗教典籍的收集、整理和出版、研究工作不斷取得進展。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薩迦寺等所藏經卷和佛教典籍得到很好的保護。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辦有藏文會刊和一所西藏佛學院、一個藏文印經院。國家還在北京開辦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專門培養藏傳佛教的高級人才。 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