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某代表團駐地,一位負責接待工作的同志與一名女記者發(fā)生了爭執(zhí)。這位女記者希望對方為她的采訪提供幫助,但對方說:“我們是為代表委員服務的,不是為你們記者服務的。”女記者說,如果你們這樣,肯定對你們團的報道會減少。“這不關我的事兒,跟我沒關系。”“是不關你的事兒。但請你注意:我這是在工作。”
“我這是在工作”,其實強調(diào)的是一種最基本的權利。
毫無疑問,為代表委員服務,是這些工作人員的本分。但是查閱議案、建議,了解有關情況,讓公眾知道代表委員們在關心什么、怎么工作、是不是稱職,也是記者的責任。既然都是工作,就格外需要一份相互的理解與支持。
事實上,在兩會上也確實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理解與支持。一些新聞聯(lián)絡員,不僅熱情為記者提供采訪對象的聯(lián)系方式,還主動為記者出謀劃策,只要說出采訪的相關領域,就告知了解情況者的名單。有的還親自領著記者去找采訪對象。
然而也有少數(shù)工作人員,對記者冷臉相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有的把給記者提供采訪的便利看作恩賜。高興時就說兩句,不高興就給臉色看。還有一些代表委員對記者心存戒心,擔心報道出去對自己有負面影響,不但拒絕記者采訪,甚至小組發(fā)言時說幾句話,也多次聲明不得報道。
其實這種情況,并非今年才有。幾年前的一次小組討論會上,不知是誰起了個頭,一些委員紛紛表示對記者的不滿,說報道不實,給自己帶來了不良影響。其中有位委員更是向大家“傳經(jīng)送寶”——“現(xiàn)在有記者一說要采訪我,我就給他鞠躬,‘對不起,我什么也不知道’。”
委員對媒體有這樣的成見,或許有個別記者不守職業(yè)道德、報道失實的原因,但一些代表委員怕惹麻煩也是個重要因素。
其實,既然你是代表委員,在這樣一個行使監(jiān)督權、選舉權、參政議政的場合,就不只代表你個人,你的行為是一種職務行為。納稅人有權利知道你履職的情況,你也有義務接受采訪,滿足公眾的知情權。
全國人大代表葉青在談到怎樣當人大代表時,說過一句話:“如果你不想說話,就不要當代表。”權力與義務、責任從來都是緊密相聯(lián)的。怕麻煩、怕挨罵,就不要來當這個代表委員。
代表委員履職,不只是寫好議案提案,建言獻策,而且也包括與媒體合作,讓更多的人了解代表委員的工作,接受新聞輿論的監(jiān)督。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會議主持人賈慶林來到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兩會報道的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直播現(xiàn)場,看望那里的工作人員。每到一處都問候大家:“感謝大家對政協(xié)的支持。”并希望加強報道,讓人民政協(xié)的聲音傳播得更廣,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
據(jù)了解,今年參與兩會報道的中外記者已突破3000人。記者的數(shù)量比人大代表還多。一些接待人員的工作壓力也可想而知。但是,正是記者們的辛勤勞動讓代表委員的聲音傳得更遠,也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xié)商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對記者的態(tài)度,不只檢驗開放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著代表委員的素質(zhì)。
真希望能對記者多幾分理解。更希望記者們負責任地報道,贏得更多的尊重與理解。(潘圓)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