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9.5歲的年輕隊伍。
從載人航天工程到月球探測工程,他們在浩瀚的天宇留下了一道道絢麗的軌跡。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再到嫦娥一號,他們屢建奇功,被稱為勇攀航天飛控高峰的“青春勁旅”。
他們,就是來自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室的年輕的航天專家。2007年12月,該室被國家人事部、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中國科學院聯合表彰為“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單位”。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把嫦娥一號送入了太空。
僅用不到3年的時間,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中國航天發射的時針指向一個驚心動魄的瞬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大涼山峽谷一聲驚天動地的轟鳴,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托舉著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直沖云霄,踏上漫漫的奔月旅程。
同一時刻,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后側的計算機終端機房,軌道室的科技人員正全神貫注地進行衛星遙測數據和軌道數據處理,密切監視著星箭聯合體的飛行狀態。
伴隨著大屏幕上不斷跳躍的飛行參數,大廳里不時響起洪亮的報告聲:一、二級火箭分離成功!整流罩脫落!火箭二、三級分離!星箭分離,衛星入軌!
3分鐘后,軌道室唐歌實、陳明就準確報出了精確的衛星入軌參數。隨后,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宣布:嫦娥一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既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飛行控制中心,承擔著指揮調度、飛行控制、數據處理和信息交換等任務,是載人航天測控任務的“神經中樞”,是航天員的“生命通道”,同時也是我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飛行控制中心,承擔著飛控決策、軌道控制、數據分析處理、應急控制以及衛星環月飛行后長期管理等任務,是嫦娥一號衛星的“領航人”。衛星升空400秒后,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衛星實施全程指揮控制。軌道室擔負著首次繞月探測工程的軌道計算、軌道控制、任務規劃以及各階段軌道和姿態實時監視計算等關鍵任務。
人類探月史上共進行了123次探月活動,成功率僅49%。面對困難和挑戰,他們沒有退卻,而是知難而上。2004年3月,軌道室剛剛領受嫦娥一號任務時,他們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難題。嫦娥一號衛星是我國航天史上第一個繞月飛行器,重點在測量控制,難點也在測量控制。衛星8次變軌中,有兩次控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逆行,一旦錯過時機,或控制稍有偏差,衛星就將偏離軌道,直接導致整個任務的失敗。
軌道控制技術是繞月探測的核心與關鍵。如果衛星發射準確入軌,控制不準確,將會導致整個任務的失敗。為了實現奔月軌道的全程優化軌道控制策略,軌道室的年輕人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次軟件調試,無數次方案討論,軌道室這群年輕人好似在煙波浩淼的大海中行船,戰險風,破惡浪。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他們自主研制完成了嫦娥一號軌道確定、軌道控制、計劃生成和動力學仿真等測控應用軟件,包括60多個進程,4300多個模塊,35萬余行源程序,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突破了繞月探測的高精度定軌技術、地月轉移軌道及環月軌道的高精度軌道機動控制技術、應急軌道控制技術、全程實時姿態計算和測控狀態監視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成功解決了“遠距離測控、高精度測量”等重大技術難題,首次實現了國內航天網、天文測控網和歐空局測控網的無縫銜接,把我國航天測控技術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