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昌10月25日電 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為中國探月工程第一港
作者 胡建兵 徐貞宇
2007年10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的首顆衛星──“嫦娥一號”啟程奔向38萬公里外的月球。這次神秘太空之旅的起點,就是四川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對外開放最早、承擔外星發射最多、自動化程度較高、綜合發射能力較強的航天發射場,近50顆國內外衛星從這里送入太空。
新中國成立以來,分別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分別建立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為加速發展中國航天事業,中央決定再建設一個新的衛星發射中心。
發射場區一般選擇修建在盡可能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這是為了縮短衛星入軌行程,既能節約火箭燃料,又能增大有效載荷。選擇修建發射場還要考慮氣象、交通運輸條件、地質條件以及沿航區設置測控站的可行性。
經過專家歷時3個月,先后對9個省25個地區的81個縣進行勘察,最后從10多個初選出來地方中,精選出距西昌市區60公里左右的一條叫做松林的幽深峽谷。1970年12月30日,西昌,從此成為中國第三個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位于中國大西南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具有低緯度、中海拔、多山的地理特征,年平均溫差小,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青山機場距發射場45公里,發射場專用鐵路和專用公路由橫穿全境的成昆鐵路和川滇公路分叉直達場區,交通十分便利,是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理想場所。
經過37年建設發展,中心已具備使用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等5種型號火箭,發射高、中、低各種軌道、多射向各類航天器的能力,實現了遠距離測試發射、指揮控制。
航天發射場是人類神秘太空之旅的起點,也是托舉一個國家航天事業的基礎設施之一。它是為保障火箭飛行器的裝配、發射前準備、發射、彈道測量、指揮控制而專門建造的地面設備與設施,是從事航天活動的科學試驗中心。概括地說,發射場的任務就是打上去,測出來,處理好,提供準確的試驗分析及性能指標鑒定報告。
目前,世界上共有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俄羅斯拜科努爾發射場、法國圭亞那航天中心、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等15個航天發射場。
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中國自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99年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以來,開展以月球為主的深空探測是航天活動的必然選擇。
2004年3月,國防科工委、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探月計劃首顆衛星“嫦娥一號”,將于2007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執行繞月飛行任務。為什么選擇西昌發射“嫦娥一號”衛星呢?
原來,探月工程的“嫦娥一號”是目前中國航天發射衛星到達地最遠的一顆衛星。它不僅僅對衛星提出了進行繞月運行的要求,而且對火箭的推力以及姿態控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用大推力火箭先將它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5.1萬公里的地球同步大橢圓軌道。經過專家們對長征系列火箭進行嚴格可行性分析,最終選定運用長征系列火箭家族中運載能力較強、發射成功率最高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承擔此次發射。
在中國三大衛星發射場中,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能用“長征三號甲”等多種型號運載火箭發射各種型號衛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責無旁貸地承擔了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的重任。
衛星發射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系統密切配合、協同工作。從火箭、衛星運抵發射場到發射升空,一般需要40天左右的時間,經過一系列復雜流程對星箭進行測試直至發射。繞月探測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三大里程碑,為確保首發成功,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準備時間又相對較長一些。
火箭、衛星運抵發射場后,要在各自的測試大廳進行裝配和測試。測試大廳裝有大功率空氣調節器,已保證所需要的溫度和濕度。而衛星對潔凈度的要求近乎苛刻,接觸它的人都要全身包裹,戴上口罩,就像研究院所的化驗室。
確保星上設備與地面設備匹配,同時解決測試中出現的問題,是衛星在發射場的第一關。經測試合格后,對衛星實施燃料加注,以滿足衛星上天后軌道、姿態控制和正常運行的動力需要。
火箭測試大廳比衛星的要大的多,它可以同時進行 枚火箭的測試工作。不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依據他們30多年的經驗,重新整合工作流程,將大部分的測試項目,放到火箭在發射塔上豎起后進行。除了對分系統匹配測試外,大規模的總檢查就有四次,確保火箭無故障上天。
發射區建有2號和3號兩個發射塔架。現有的3號發射架是2006年中心為適應世界航天科技發展趨勢,滿足國家航天事業發展需求,在原發射架位置重新改造修建的一座新塔,主要用于發射“長征三號甲”火箭。3號發射架高85.5米,塔上的12層工作平臺可以180度旋轉,塔頂上的吊車用來完成火箭、衛星的起豎、對接和吊裝;塔底有一個支撐火箭的發射臺和一個能耐高溫、高速氣流沖刷的導流槽。3號發射架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發射塔之一。
天氣預報在常人的眼中就是氣溫高低、刮風下雨,但在這里卻關系到衛星發射的成功與失敗。火箭、衛星在發射區測試合格后,視天氣情況,再根據衛星的入軌窗口,決定是否加注燃料,待命發射。
所謂發射窗口,是允許發射航天器的時間范圍。航天器的發射窗口根據航天任務和外界限制條件確定的。影響發射窗口的外界條件主要有天體運行軌道條件、航天器的軌道要求、航天器的工作條件要求,還有發射方向、地面跟蹤測控和氣象等條件等。就航天任務來說,有三種發射窗口,一是年計窗口,它是指以指定的某一年內連續的月數表示,適用于星際探測任務;二是月計窗口。是以確定的某個月連續的天數表示,適用于行星和月球探測任務;三是日計窗口。是以某日內某時刻到另一時刻的形式表式,適用于各種航天器。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考慮到月球運行到與地球相對距離最短以及衛星與月球交匯入軌的較佳時機,每月適宜發射的時間只有一次,每次發射窗口為35分鐘。如果錯過時機,下次發射要在一個月后才能進行。
水的沸點是100℃,而這些管道中流動的另外兩種液體的沸點分別是-253℃和-183℃。它們是火箭最重要的推進劑,叫液氫和液氧。目前,被研究和投入試驗的液體推進劑已多達百余種,被分為氧化劑和燃燒劑。液氧、四氧化二氮、紅煙硝酸是常用的氧化劑,主要起助燃作用。液氫、煤油、偏二甲肼是燃燒劑。在這些常用的推進劑中,液氫液氧能量最高,比沖最大。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唯一采用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的發射場,液氫液氧裝在長征三號甲火箭的第三級,火箭的一二級使用的推進劑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等。
燃料加注時,首先加注一、二級火箭的常規推進劑,然后在射前7小時給三級火箭加注液氫、液氧低溫推進劑。
繞月探測工程,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近年來開展的“三大工程”之一。啟動三年多來,中心緊緊圍繞“實現繞月探測工程首發成功”的工程總目標和“精心組織、保障到位、測試規范、確保安全”的具體要求,實施了上百個發射場技術改造項目,實現了火箭、衛星的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綜合發射試驗能力不斷攀升,為繞月探測衛星發射“首發成功” 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到“萬戶飛天”的壯烈實踐,從沖出地球村、登陸月球到探測火星、飛向銀河系,幾千年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神秘太空的探索與追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