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十月十日電(瓊芬)由清華大學和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承擔的海南新航天發射場環境影響評價已完成。承擔單位從大氣、聲環境、電磁污染等方面對海南新航天發射場項目進行了環評,其總結論是:海南新航天發射場采用先進的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技術,其清潔生產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建成后,能保持現有環境質量。
《海南日報》今天報道說,據承擔發射場環境影響評價的專家介紹,“無毒、無污染、低成本、高可靠性、適應性強”是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展的目標。建設海南新型運載火箭發射場的初衷,就是既要發展航天事業,又要保護生態環境,最大限度控制污染,確保發射場在運行過程中不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
參照國內外已建成的發射場,航天發射場最大的污染源主要是發射衛星時運載火箭和衛星燃料加注可能產生的泄漏,以及運載火箭起飛時燃料燃燒所產生的廢液和廢氣。過去火箭發射采用的是雙元液體推進劑具有一定毒性,主要通過在高空中氣體燃盡、揮發等方式,盡量減少其毒性。
海南新航天發射場建設的最大亮點是采用新型火箭推進劑燃料,這種燃料無毒性,屬清潔燃料,燃燒后主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會污染大氣環境,對土壤、植被、水質也無影響。
對于火箭升空瞬間產生的震動和噪聲問題,海南省環科院有關專家說,震動和噪聲持續時間只在七秒鐘內,并且隨著距離的增大,震動和噪聲將逐漸衰減,以發射場為圓心的三公里以外不會有不適的感覺。發射場一定范圍內無村莊等敏感點,因此火箭升空的震動和噪聲對環境影響較小。
另據專家介紹,火箭推進劑可產生一千三百度的高溫,但該熱輻射局限在發射場范圍內,對發射場周圍環境沒多大影響。此外,發射場會產生一定的電磁輻射,但輻射較小,不會危及人體健康。
有關航天專家說,新航天發射場之所以選址海南,除海南具有緯度低,可提高衛星運載力,海上運輸火箭方便等優勢外,發射區毗鄰大海,火箭航區與落區安全性好。火箭向海面發射,當火箭助推器和一級箭體工作完畢后被拋掉時,這些殘骸一般將墜落在發射點以東一千公里以內的大海,而不會落在陸地,極大降低了火箭發射后未燃盡殘骸造成意外的幾率,從而提高了殘骸墜落的安全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