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提要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須臾離不開通信兵。
隨著我軍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大幅跨越,我軍通信兵,這個傳統戰爭中的保障角色,正在一步步躍向軍事斗爭準備前沿,以嶄新的風采走在我軍建設轉型的前列。
今年,是我軍通信兵誕生80周年。本文記述了記者在我軍通信兵部隊的所見所聞,為觀察這支煥然一新的“信息尖兵”開啟了一扇窗口。(武天敏)
從無往不勝到無“網”不勝
【老鏡頭】“通信兵要有一副鐵腳板,才能無往不勝。”30年前,這是我軍通信兵新兵入伍教育時,指導員常講的一句話。
是啊,通信兵需要翻山越嶺去架線,沒有一副鐵腳板怎么行?
進攻架線走在前,撤軍收線走在后。戰爭打到哪里,通信兵就要走到哪里。一個“走”字,刻畫著通信兵的艱辛,也訴說著通信兵許多“無往不勝”的傳奇故事。
【新視野】如今,通信兵還在說“無往不勝”。但是,這個“往”變成了“網”。
在北京總參通信部的大樓里,記者看到一幅巨大的網絡分布圖——
祖國遼闊的版圖上,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光纖干線、四通八達的光纖支線,編織成一個蔚為壯觀的現代化通信網絡。從首都北京統帥部,到遠在南海的西沙群島;從烏蘇里江畔的“東方第一哨”,到喀喇昆侖山上的神仙灣哨卡,星羅棋布的營區、哨所、軍港、場站、陣地,都被這張“大網”覆蓋。
一網連三軍,天涯若比鄰。時至今日,三軍將士一時一刻也離不開這張“網”。記者在總參某通信網絡技術管理中心看到,全軍綜合信息網上,目前同時開通了好幾列“信息快車”,衛星遙感數字圖像、邊防巡邏實況視頻、軍事訓練遠程教育、政治教育資料查詢、后勤裝備保障信息……全軍各條戰線的日常工作,都變成洶涌澎湃的數據江河,不舍晝夜,縱橫奔流。
【畫外音】從無往不勝到無“網”不勝。一字之差,背景是我軍通信事業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戰略通信網、指揮控制網、公用電話網、數據通信網、野戰通信網……各種通信網絡構成我們這支軍隊的神經中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一刻也離不開通信兵。
從巡線護纜到“守望結點”
【老鏡頭】上個世紀60年代末,一場暴風雪席卷青藏高原。
一名通信兵爬上電桿,一手抱住電桿,一手用木棍敲打電話線上的冰凌。
不知不覺中,災難降臨了。當他準備下電桿時,才發現嚴寒將自己的軀體與電桿緊緊凍在一起。
最后,肆虐的暴風雪把他凍成了一尊冰雕……
【新視野】天上有衛星,地下有光纜。
今天,通信兵似乎不再需要風風火火闖九州。但是,他們的生活中依然不乏執著的堅守。
如今,全軍通信兵約占我軍兵員總額的10%,滲透在作戰、值勤、訓練、保障的方方面面、各個環節,一年到頭沒有喘息的時候。總參某通信總站主任蒲致龍告訴記者,首長們來看望值班官兵,經常囑咐的一句話是:“一定要按時吃飯!”
信息時代,賦予了通信兵新的職守意識。他們說:“我們是通信網上的一個個‘結點’,網結打得牢,網才結實。所以,靜態的堅守責任依然重于泰山。”
夜深人未眠。記者來到總參某通信團,高級工程師蘇洵正在對一個新型軍事通信網進行技術檢驗。隨著她手中鼠標的移動,各種戰術背景下網絡設備的運行狀態、抗毀情況一一呈現眼前。
“嘟嘟嘟”,幾聲預警信號響起。電腦屏幕實時監控信息顯示,某通信網絡一個用戶的軟件出了問題。她迅速敲擊鍵盤發出指令,幾秒鐘后警報解除。
【畫外音】在今日通信兵的序列里,碩士博士也是戰士。如今,他們把通信兵保障暢通的傳統職責理解為“信息粘合”。用知識和智慧把許許多多“信息島嶼”黏合成堅實的“大陸”,信息快車才能風馳電掣,動若風發。
從“管通”到“管統”
【老鏡頭】深圳。1997年7月1日凌晨,我陸海空三軍冒雨向香港開進。
北京,遠隔萬水千山的統帥部,官兵進入香港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衛星、光纖、微波編織成立體通信網,把三軍駐港部隊與北京緊緊相連。
軍委、總部首長評價,進駐香港部隊的通信保障“通得好、聽得清、看得真”。外電評述:“中國軍隊通信保障進步神速。”
【新視野】“現在的‘三軍通’已經不是10年前的概念了。”10年之后,說起那次雨夜通信,總參通信部一名博士這樣對記者說。
10年間,發生了什么?
2003年誕生的全軍某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設在總參通信部。
在這里,記者聽到3個新名詞:白色系統、迷彩系統、綠色系統。它們分別指自動化辦公、野戰指揮和信息管理系統。這個辦公室的職責,通俗地說就是讓這3種“色譜”融合,變成一種三軍通用的“新色彩”。
頂層設計,就是他們的“調色板”。3年來,他們已經制定了400多項軍隊信息系統的交互標準,為我軍實施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奠定了基礎。
不管一寸銅線,也不管一個機臺,他們還是通信兵嗎?辦公室副主任侯喜貴說:“8月1日換新軍服,我們戴的就是通信兵的臂章。”
信息化呼喚通信兵。目前,更多的新職能被賦予通信兵。全軍指揮控制系統安全監控中心、全軍電磁頻譜管理中心相繼成立。一些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職能機構設在通信兵系統,許多信息系統建設的重大攻關項目由通信兵承擔,幾乎所有的重大演練活動通信兵都參與籌劃組織。
【畫外音】只有信息技術的滲透聯通,才能把各個作戰單元、作戰要素融合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從“管通”到“管統”,通信部門已經由單純的業務保障部門,轉變為信息系統的綜合管理部門。
從“保障作戰”到“直接參戰”
【老鏡頭】1996年3月,我軍在東南沿海舉行三軍聯合軍事演習。
鷹擊長空,蛟龍出海,鐵甲推進,火器噴射,氣勢磅礴,規模浩大。
為保障演習中諸軍兵種的指揮與協同,我軍通信兵同時啟動戰略通信網、野戰通信系統、指揮自動化系統,運用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等多種手段,為參演三軍部隊提供了全方位的通信保障。
【新視野】如今,還是在這片海域,一場連續5天的海上實兵實裝對抗演練,在復雜電磁環境下拉開了帷幕。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成千上萬組目標數據實時融合,海、空、潛立體打擊指令的及時分發,竟是出自8名士兵之手。
由這8名士兵組成的指控班,戰位就在海上作戰的“神經中樞”——編隊指控中心內。
他們的職責,就是整合戰場態勢、融合敵情數據、提供打擊參數、分發作戰指令。四級士官、指控班長湯建清告訴記者,他們幾個人的工作目標概括起來,就是精確感知戰場。
“他們是不折不扣的戰斗員。”編隊指揮員介紹說,未來戰爭把傳感器、計算機、通信系統、指揮人員和作戰平臺捆綁在一起,通信保障與指揮控制高度融合。傳統的“傳令兵”,正在變成“信息戰士”,直接操縱信息化裝備投入復雜電磁空間的激烈角逐。
【畫外音】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通信兵的許多傳統業務面臨后臺化、邊緣化的趨勢,原有的一些亮點逐漸暗淡,一些陣地已見萎縮。與此同時,在新興的信息化前沿業務領域,通信兵正顯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通信兵,正在成為一支信息保障與作戰一體的新型部隊。(成剛 張日軍 武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