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六日電 題:八十年的中國鐵軍雄風依舊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中原某訓練基地,一場實兵實彈演練正在進行。戰車轟鳴,炮彈呼嘯,發發命中目標。參加這次演練的,是被稱為“鐵軍”的濟南軍區某紅軍師,一支歷史悠久、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是中共掌握的第一支武裝力量。歷經八十年的風雨征程,他們以頑強的作風和鋼鐵般的戰斗力,顯示出鐵軍依然雄風不減。
在師史館,記者看到了這個師光榮的過去和輝煌的現在。它是濃縮了的解放軍軍史。戰爭年代,參加過三千多次戰斗,從這里走出了五位元帥、七位大將等共三百多位將帥。中國軍隊建軍的一些原則和制度也最早在該師實行。一九九七年,這個師率先成為中國軍隊的輕型機械化步兵師,代表新型陸軍的發展方向。
近十年來,該師參加了十七項重大軍事任務,如“鐵拳—二00四”涉外演習、“和平使命—二00五”中俄聯合軍事演習等重大任務。江澤民曾兩次視察該師并題詞。二00六年十一月,胡錦濤簽署命令,給該師記集體二等功。
在紅軍師采訪,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練兵打仗的氣氛。從首長機關到基層連隊,從師長、政委到普通一兵,全師官兵一年四季身著作訓服,人人佩戴“鐵軍”臂章,首長機關戰備攜行物資常年放在指定車上,連每周、營每月、團每季的戰備拉動從不間斷。政委周和平說,紅軍師的官兵晚上睡覺都睜著一只眼。
師長楊劍是一位頭腦冷靜、具有豐富任職經歷的職業軍人。他曾參加過保衛邊疆的重大軍事行動,在戰場上立了二等功。他說,這支部隊八十年來的榮譽,是“打”出來的。這種意識已融入到官兵的血液中。部隊整體戰斗力的提升,靠的是對國家的忠誠和軍人的責任感。
每逢遇到重大任務,師領導就有“三難”:大家爭著挑重擔,分配任務難“擺平”;官兵都要上一線,留守人員難安排;完成任務后,大家不為名利所擾,評功評獎難定奪。楊劍還記得,確定“鐵拳—二00四”涉外演習主攻團隊時,幾個團隊爭任務爭紅了眼的情景:
“葉挺獨立團”申明:我們在“鐵軍”編制序列里排第一,是歷史上打頭陣最多的團隊,擔負主攻任務非我們莫屬;而“秋收起義團”則強調:我們一向以善于打硬仗打惡仗而聞名,此次演習打頭陣理所應當;裝甲團態度更堅決:過去步兵是老大,裝甲團打不了頭陣,現在成了機步師,裝甲團不能再當“二梯隊”。爭執不下,師里只好按編制順序將主攻任務交給了“葉挺獨立團”。
為了打好主攻,團長黃成友在高燒三十九度的情況下,七次到現地考察地形,反復研究作戰方案;參謀長李安民腳踝扭傷,仍拄著拐杖堅持在一線指揮。演習當天,二連戰士林森在向某高地沖鋒過程中右腳鞋子跑掉了,他強忍疼痛向前奔跑;九連班長胡彥的胳膊被樹枝扯開十多厘米的口子,鮮血直流。他抓起一把黃土往傷口上一抹,繼續前進……“我們要的是這樣一種精神。”楊劍說。
“訓練就是不流血的戰斗!”楊劍想的是,要像實戰那樣練兵。于是,訓練中處處險象環生:以往用模擬手段顯示戰術情況的做法,被真炸真爆替代;設置火障時,將柴油改為汽油,火焰更旺,動作慢一點就會被燒傷;戰車沖擊時,選擇的都是沒有道路的“原生態”地形,溝坎密布,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翻車危險。
幾年來,他們針對未來可能擔負的作戰任務,先后對遠程機動、信息攻防、搶險救災等數十個課題進行了演練,全師所有干部和二年度以上兵,都經歷過近似實戰的戰術演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