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我有幸擔任鄧小平的英文翻譯,多次陪同他會見各國政要。到了1987、1988年間,為了徹底廢除終身制,為了給年輕一代領導人提供更多的領導機會,鄧小平多次提出今后不再接見外賓了。
有一次我陪同鄧小平會見外賓之后,鄧小平對在場的外交部領導再次提出:“今后不用再給我安排會見外賓了。”鄧小平稍加停頓之后,又補充說:“除了兩個美國人,一個是尼克松,一個是基辛格。尼克松來,我要請他吃飯。基辛格來,我要跟他見面。不忘老朋友嘛。”由此可見基辛格在鄧小平心中的重要性。
上世紀80年代,我多次見過基辛格博士,包括于1985年和1987年兩次陪同鄧小平會見基辛格博士。在鄧小平去世之后的歲月里,我也有多次機會同基辛格博士會面,但是大多都是行色匆匆,并無機會細聊。2006年10月11日和12日,由基辛格博士擔任主席的美國國際研究與戰略中心在中國外交學會的協辦下,在北京召開題為《關注中國》的重要會議。當時正值召開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朝鮮剛于10月9日進行了核試驗,聯合國正在審議推選韓國外交通商部部長潘基文擔任聯合國秘書長。一時間中國和東北亞再次成為整個世界關注的焦點。基辛格博士在這個關鍵時刻再次訪華,意義非同一般。
我應邀出席了這次重要會議,并在會議上做了一小時的報告,專門介紹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基辛格博士親自擔任會議主席。
我與基辛格博士再次重逢,感到格外高興。基辛格博士頭發全白了,充滿智慧的碩大頭顱深深地陷入他那寬闊的肩膀,步伐略顯遲緩,畢竟他已是83歲高齡了,唯一沒有變化的是他那低沉遲緩的帶有濃重德語口音的聲音,每次發音,似乎整個胸腔腹腔都在協助他的咽喉工作。我帶來了上世紀80年代我陪同基辛格博士兩次訪問中國的幾幅珍貴照片,包括鄧小平接見基辛格博士的照片。我們一起翻閱著老照片,往事涌上心頭,恰有一種穿越時空的異常感覺。
基辛格博士仔細端詳著照片里的人物。伸手指著鄧小平,不斷地說:“他是偉人啊!他是偉人啊!”他又指著照片中的我,拖著他那深沉緩重的低音詼諧地說:“那個時候你很瘦,我也很苗條,20年過去了,我們共同發福了。”我們哈哈大笑起來。基辛格博士在照片上一一簽字留念。
我在發言中,回憶起當年鄧小平力挽狂瀾,推行改革開放,把中國帶上了一條嶄新的康莊大道。我把1978年之后的中國比喻成“新新中國”,而“新新中國”從1978年至今,只用了28年的時間,就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演講完畢之后,基辛格博士用他那特有的歷史眼光跟我們說:“1971年我對中國進行了秘密訪問,為打開中國的大門作出了貢獻。當時美國政府禁止美國人買中國貨。1972年,為了配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作為一種友好姿態,我們決定允許每個美國游客可以購買100美元的中國貨,但是只能在香港購買,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內地真的是沒有什么東西可買。”他稍事停頓,略加思考后接著說:“當時如果有人跟我說,中國30多年后會取得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一定說他是個瘋子。”
基辛格博士接著對我們說:“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之后,我來到中國,拜訪了鄧小平、華國鋒和葉劍英元帥。當時鄧小平描繪的中國,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全新的前景……即便是當時聽信了鄧小平的說法,我們也很難相信他所說的這一切都能夠實現。但是鄧小平說到做到。他說到的全都做到了。”
基辛格博士話鋒一轉,側過頭來問我:“高先生,你陪同我兩次會見鄧小平。我要問你一個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鄧小平改變了中國,這是事實。但是只有鄧小平能夠做到這一點嗎?當時如果不是鄧小平,而是換了別人,那么中國也能夠取得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嗎?當時如果沒有鄧小平,中國今天會是什么樣子呢?”
20多年來,特別是在離開鄧小平的歲月里,這恰恰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沒想到基辛格博士在大會上向我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對基辛格博士和與會者說:“這個問題我也思考了很久。我認為,在那個特殊年代,在那個獨特的歷史關頭,鄧小平是獨一無二的,鄧小平是無法取代的。沒有鄧小平,就沒有‘新新中國’。沒有鄧小平,就沒有今天中國的光明。我認為,鄧小平不僅是中國杰出的政治領袖,鄧小平也是中華民族的先知。而先知是無法取代的。”
基辛格博士和與會者對此報以熱烈的掌聲。
謹以此文紀念鄧小平去世十周年。(作者高志凱為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的翻譯;現任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