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高校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力
【光明論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為我們推動創新驅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重要遵循。
教育是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而后者的根本驅動力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發揮著人才“蓄水池”的重要作用,科技創新能力最終需要的是創新性人力資本。因此,教育能否培養出創新驅動人才,加速人力資本的累積和集聚,不僅是一個國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也是關系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
當下,“兩個大局”交織激蕩,第四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機器革命疊加推進,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學探索在多個緯度上向縱深拓展,以智能、綠色、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革命引發國際產業分工重大調整,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正重塑世界競爭格局。創新驅動發展,也因此成為許多國家謀求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
增強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高校的重要職責和神圣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能力顯著增強,不少高校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聚力打造“國之重器”。從“神舟”飛天到“北斗”組網,從“羲和號”逐日到港珠澳大橋入海,一系列大國工程的背后,凝結了數百所高校的付出和突出貢獻。教育部相關統計顯示,過去10年,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國高校承擔了60%以上的基礎研究項目,獲得了全部1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的6項、全部自然科學獎中的67%。在重大科技突破上,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的國家科技三大獎累計突破1000項,獲得了全部11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中的10項、全部技術發明獎中的72%,牽頭建設了60%以上的學科類國家重點實驗室、30%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可以說,高校作為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基地,不僅承擔著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任務,而且在扮演著科學與技術生產、發明創造國家隊的重要角色。這種服務能力還表現為在經濟社會發展緊急關頭盡銳“出征”,如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高校迅速響應國家號召,重點圍繞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疫苗研制等方面開展緊急科技攻關,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需要看到的是,當前,我國一些產業仍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還存在底層基礎技術、基礎能力不足,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未來,高校還應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的路線圖,進一步增強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要實現“以量謀大”到“以質圖強”的轉變。堅持內涵式發展,強化質量體系建設,改變以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加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攻關,以推動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為抓手,加快建設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進一步推動應用基礎研究。打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促進價值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精準對接,實現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價值轉化。加大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甚至“冷門”“絕學”等方面的原創性研究和應用。
另一方面,要實現從“服務”到“服務+引領”同步轉變。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特別是社會對先進科技和高素質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校要找準服務面向,不斷強化辦學特色,發揮高校人才集聚和知識密集優勢,建立起跨部門、跨院校(所)、跨行政區域、跨學科以及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網絡型、對鏈式、無縫隙合作機制,引領各行業創新驅動發展。要通過拓展服務空間和提升貢獻力,實現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贏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以深化改革和內部治理增強辦學活力,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理順內部關系,改變評價方式,擴大辦學自主權,釋放發展活力,充分發揮各類辦學要素的最大效率,最終增強服務能力和水平。
(光明日報 作者:張筠,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特約研究員)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7日 14:12:53
- 2024年12月27日 10:47:12
- 2024年12月27日 10:26:37
- 2024年12月26日 17:29:07
- 2024年12月26日 11:24:16
- 2024年12月26日 10:36:25
- 2024年12月26日 10:18:02
- 2024年12月26日 09:52:44
- 2024年12月26日 09:45:05
- 2024年12月26日 07: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