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不斷捏造“中國美女間諜”,某種程度上是海外在面對日新月異的中國時,產生的復雜心理的折射
所謂“中國美女間諜竊取英國首相機密”一事近來被炒作得沸沸揚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日前聲稱,英國首相布朗今年1月訪華期間,一名高級助手中了“中國美女間諜”的計,在酒店被偷去可儲存機密數據的黑莓手機。報道見報后,英國和中國政府都進行了澄清和駁斥。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但它和近年來屢屢出現的所謂“中國美女間諜案”一起讓人們難以釋懷:中國真有那么多美女間諜嗎?
“中國溫柔陷阱”何其多
隨便翻閱一下近幾年的報章,海外關于“中國女間諜”的案例還真不少:
2008年2月,印度駐華使館外交官夏爾馬奉調回來。印度媒體報道,夏爾馬實際是一名印度高級情報人員,他在駐北京期間,被他的中文老師——一個漂亮的中國女大學生套出了中印邊界談判的底牌。印方反間諜官人員認為,那個中文老師“可能是中國間諜”。
2007年7月,中亞部分媒體稱,吉爾吉斯斯坦議會捉到一名“中國女間諜”齊帕克庫爾•阿列克娃。據說這位吉爾吉斯斯坦議會職員在“向外國情報人員遞交情報”的過程中被逮個正著,該國議員薩馬科夫則公開揚言,她“有可能”與中國有關。
2007年初,日本各大媒體報道,一名海上自衛隊軍官的中國妻子通過他竊取了有關“宙斯盾”艦的機密情報。
故事編得漏洞百出
讓人目不暇接的“中國女間諜”事件為參與報道的海外媒體吸引了足夠多的注意力,但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些案件都立不住腳。
如“英國首相機密被竊”和“吉爾吉斯議會女間諜案”,當事國都主動澄清絕非像媒體所說的那樣有什么安全漏洞或中國女間諜。印度外交官事件中,印方查無實據,甚至為此覺得反間諜調查人員辦事不力,調換了一名在華負責人。日本“宙斯盾”機密泄露事件,最后查明是自衛隊軍官分享色情錄像時不慎復制機密資料,和中國妻子沒什么關系。
這些充滿傳奇色彩的“中國美女間諜案”邏輯上其實漏洞百出。例如“英國首相機密被竊”一案:當今手機普及度如此高,手機通信與數據存儲的方式基本上沒有秘密可言。一些民間市場就能獲得的設備已經可以輕松干擾和破解手機上的信息。因此各主要國家要害部門都會讓秘密信息遠離手機。這種大背景下有誰會去費盡心機訓練一個美女間諜,找機會竊取英國首相助手的一個價值不大的手機,難道英國首相助手的女友通訊錄或晚餐日程之類的資料值得如此興師動眾嗎?這種用高成本高風險換來低收益的表現,與英國媒體所努力塑造的中國特工既精明又無孔不入的形象簡直有天壤之別,故事編得很不圓滿。
“我的過失”變成“別人的故意”
“中國美女間諜案”在海外媒體屢屢出現,給人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海外媒體眾多,個別媒體為擴大影響炒作些捕風捉影的新聞本不稀奇,但為什么總是抱住“中國美女間諜”不放?這背后,反映了外界對中國的某種偏頗印象,甚至是故意塑造的假象。
首先,不難看出,這些所謂“間諜事件”往往是當事人自己行事不端或管理漏洞釀成的,此時通過編造“中國美女間諜”把“我的過失”解讀成“別人的故意”,大大減輕了相關人員和機構的壓力。
此外,“中國美女間諜”這種人為塑造出的媒體形象,還帶有一種隱喻色彩:“美女”是好的意象,代表中國蓬勃發展給國際社會帶來了機遇與誘惑;“間諜”是壞的意象,代表外界對中國不斷發展的不確定感。捏造所謂“中國美女間諜”,某種程度上是海外在面對日新月異的中國時產生的這種復雜心理的折射。
如同當年好萊塢曾經大肆拍攝“傅滿洲”這類中國陰謀家電影,近年來又熱衷于讓中國女影星扮演冷艷、殘忍的壞女人一樣,海外媒體間歇性發作“中國美女間諜”臆想,都是一種對中國近年來發展的“黃禍”式曲解。(寇立研)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