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薩拉•馬翰尼 譯/伊米
德國有這樣一句諺語:“一只老鼠兩只貓,一根骨頭兩條狗,一間屋子倆女人,都不會長久。”這個諺語被當今美國刮起的“女性拼居”熱大打折扣。
這里所說的“拼居”并不等同于簡單意義上的“合租”。因為這些女性分享的不僅僅是房屋、水電燃氣費,更為重要的是,她們在一起分享生活,分享彼此的感情世界,甚至分享彼此的銀行賬戶——共同置業和理財。而這種現象在極為注重個人隱私的美國,無疑是一大創新與突破。美國人口調查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大約50萬名美國女性(這幾乎占了全美國50歲以上女性的1%左右)加入了“同性拼居”一族。并且,專家預言,這一趨勢仍會繼續發展,并終將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大普遍現象。最近,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女性發展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年齡在45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超過1/3的人都對“同性拼居”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拼居的“共產主義”
那么,究竟是什么刺激了這場席卷全美的“女性拼居熱”呢?專家指出,經濟因素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大多數45歲以上的美國單身女性(包括離異和寡居者)都十分清楚她們的財政狀況不容樂觀。許多女性在漫長的婚姻歲月里并沒有自己的養老金計劃,很多人甚至連獨立賬戶都沒有。一旦離異或喪偶,僅房租一項就能壓得她們喘不過氣來。“到了這個年紀,誰還會相信有騎著白馬的王子呢?更不用指望他還會附帶一座莊園當禮物了。”美國婦女理財培訓中心創始人之一的坎德絲•貝爾說:“她們必須學會獨立,不依賴于男人,以捍衛她們得來不易的自由。”而“拼居”帶來的首要好處便是減少花銷。房租、水電燃氣費、取暖費被攤到了眾人頭上,花在衣帽服飾上的錢也少了不少——大家可以互通有無嘛。
事實上,分攤花銷還僅僅是初級階段。很多聰明的女性在住到一起后,通過共同理財等方式,大大增加了個人財富,成為真正獨立自強的個體。61歲的安妮•貝薇絲和58歲的芮絲•索倫斯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她們兩個都是中學教師。“安妮很有理財頭腦,不像我。”芮絲說,“我經常借錢給學生,還透支信用卡去各地旅游。30歲那年我忽然意識到我欠下了一大筆債,再想想加利福尼亞的房價和我的薪水,我這輩子都別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公寓了。”所以,當安妮提議兩人共買一套公寓時,芮絲欣然同意。幾年后,她們又攢下了一部分錢,于是,很快她們擁有了第二處房產。不久,她們將兩套公寓賣出,終于在加利福尼亞度假海岸買下了一棟夢想多年的別墅。芮絲年老體弱的母親也得以搬來與她們同住。安妮和芮絲都相信,沒有共同理財就沒有如今的別墅。“僅憑一人之力是完全不可能的——貸款、保險、裝修費用等等都由我們兩人共同承擔,每個人的壓力都小了很多。這些年攢下的錢足以讓我們早兩年退休了。”芮絲說。
分享精神家園
但也有很多選擇“同性拼居”的女性并不是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她們或是得到了大筆的贍養費,或是每月按時領取豐厚的退休金。她們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慰藉——和“閨密”們一起喝茶、聊天、做家務時的那種放松和愉悅。“不要小看女性間的友誼,正因為少見,它才顯得更加彌足珍貴,也更具力量。多少蓬頭垢面的單身女性在選擇‘同性拼居’后,一掃往日的不修邊幅而變得容光煥發,多少灰心喪氣的離異者在室友的幫助下重新振作,這就是友誼的力量。”美國知名女性小說家瓊•麥德林考特說。
幾年前,不幸喪偶的瑪麗•格勞斯做出了她人生中最瘋狂的一個決定——與一位陌生女性合租一套公寓。一開始,她們很少交談,總是躲在各自的房間里回憶過去,足不出戶。然而,對家事和烹飪的共同愛好讓她們很快走到了一起。“現在,我們經常一起埋頭研究新的菜式,或是花上整個下午的時間泡在廚房烤制各種小餅干。”瑪麗說,“這種親密而又安全的友誼對我們而言都很珍貴。”
雖然“拼居”也有著十分冒險的一面,沒打開大門之前,誰也不知道新房的里面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但更多的美國女性將其視為未來的一項可行性計劃。62歲的心理咨詢顧問蘇珊•凱茨和她的四位“閨密”早就制定了一個“完美”的退休規劃:其中兩人將房屋賣掉,用以建立“環球旅行基金”,這樣,她們五個就可以在退休后結伴去世界各地旅游,而回來后也不至于流落街頭。“我們五個尚未退休,都有自己的家庭。但誰知道呢,也許下一刻我們就成寡婦了。不過,我們對未來有所準備。”
(摘自《美國退休者協會雜志》)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