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日,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采訪團來到丹東,參觀考察遼寧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據介紹,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起步和發展,園區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軟環境建設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累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億元、工業總產值54.3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3.7億元、出口總值1.54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91億元。目前,園區已有包括世界500強韓國SK集團投資在內的117個入駐項目,投資總額84億元人民幣,其中,開工項目103個,總投資53億元。
丹東是“五點一線”六個港口城市中唯一擁有邊境口岸的城市,六大優勢的集聚讓這座邊城煥發出勃勃生機。
區位優勢
園區地處鴨綠江畔,黃海岸邊,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環黃海經濟圈三個經濟圈的交匯點,是東北東部城市最近的出海口和“南大門”。特別是與朝鮮 相鄰,距離平壤220公里,距韓國首爾420公里,成為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地區溝通最便利的通道之一,是“五點一線”六個港口城市中唯一擁有邊境口岸的城市。
交通優勢
園區擁有十分便捷的海、陸、空交通網絡。丹東港就坐落在園區內,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口、邊境口岸全部在15分鐘車程內。備受亞歐國家關注的由聯合國計劃開發的泛亞鐵路網北部線路(朝鮮半島-中國-蒙古-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中連接朝鮮半島與中國的國際通道也將選在丹東。
腹地優勢
擁有“一北”、“一東”兩大腹地優勢。一是北部背靠東北東部城市群,是東北三省東部地區13個城市 最近的出海口,隨著東北東部鐵路的貫通和丹東至通化高速公路的建成,東北東部13個城市的2700萬人口、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將成為園區發展的廣闊腹地。二是東部面對朝鮮半島,朝鮮豐富的礦產與勞動力資源,韓國先進的技術資源將為園區未來發展增添無限潛力。
資源優勢
支持產業發展的資源豐富而充足。水電、火電、風電齊全,總裝機容量達200萬千瓦,到“十一五”末可增加450萬千瓦;礦藏資源64種,其中硼礦儲量和產量居全國首位;林木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6%;農副產品和水產品資源也極其豐富;尤其是水資源充足,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是全省平均值的4.5倍,水質優良,優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除自然資源外,人才和勞動力資源也比較雄厚,勞動者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較高。丹東還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境內江、河、湖、海、山、泉、林、島等自然景觀齊全、各具特色,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兩處,國家AAAA級景區六處。大鹿島中日甲午海戰古戰場、明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長城、大孤山古廟建筑群、抗美援朝紀念館等人文景觀聞名海內外。
產業優勢
園區發展依托丹東現有優勢產業。丹東工業初步形成汽車及零部件、化纖、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紡織服裝、精細化工等支柱產業,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居全省前列,食品飲料、醫藥、造紙、石化等領域都比較成熟,為園區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政策優勢
作為遼寧省重點發展的五個沿海區域之一,轄區內有一個國家級開發區,一個省級開發區,一個省級高科技園區,以及一個正在申報的出口加工區,享受國家、省、市等多項優惠政策。特別是2005年國務院在36號文件中明確提出 “支持東北地區構筑同周邊國家開展國際貿易、投資、科技、旅游等合作平臺,促進丹東等邊境地區具有物流貿易集散、進出口加工和國際商貿旅游功能。”“盡快建設東北東部鐵路通道工程,促進對朝路、港、區一體化建設。”隨著36號文件的逐步落實,丹東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丹東在東北亞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鏈接丹東臨港產業園:
定位
以丹東及東港兩座城市為依托,以大東港為龍頭,以遼寧沿海大通道、丹沈和丹大高速公路、東北東部鐵路和對朝等交通干線為支撐,以臨港型產業為重點,形成建設工業強市的主要產業基地,形成以港口為龍頭輻射東北東部的區域性物流中心,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先導區和體制創新的示范區,成為牽動全市經濟跨越式發展新的增長極。
布局
立足港口,突出特色,重點發展以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機械制造、造紙及紙制品生產、儀器儀表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以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新型骨干產業,以電子信息與軟件、生物制藥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目前,根據園區的特點,在產業布局上,把園區39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劃分為三個發展區域,一是臨港工業西區,優先發展臨港型大工業,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造船、石化、鋼鐵等與港口關聯度大的產業。二是臨港工業東區,將設立出口加工區和倉儲保稅區,重點發展與出口加工、糧油加工及儲運、大型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三是浪頭產業園區,優先發展高科技、裝備制造、儀器儀表、會展、商貿、現代物流、金融、旅游、娛樂等現代服務業。
建設
園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已完成,并完成了18平方公里的一通一平工作,其中10平方公里實現五通一平,達到企業入駐條件;園區內的道路建設全面展開,貫穿園區全境的主干道-鴨綠江大道已實現通車,另有三條主干路已實現基本通車;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已陸續展開。
軟環境
在政策方面,出臺并實施《丹東臨港產業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丹東臨港產業園區人才招聘和鼓勵引進大項目辦法》;在服務方面,全力為企業打造“零距離、零費用、零投訴”投資環境。一是實行項目責任制和開工“倒計時”制,明確項目責任部門與責任人,列出開工計劃,項目責任人提前介入,對項目注冊、開工審批等各項籌備工作進行輔導,并負責協助客戶辦理各項手續。實行項目每周一調度制度,確保項目如期落地。二是開通“項目直通車”,工商、稅務、公安、規劃、土地、建設、衛生防疫等部門對審批事項做出時限承諾,審批事項平均辦理時限不超過3天,企業自主投資的基本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在30天內完成。其中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做到工作日隨到隨辦,當場辦結。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