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憎恨“愛國”
在日本人的腦子里是沒有“愛”的。在日本,“愛國”是右翼集團的口號;“愛人”是指“第三者”;“愛情”一詞除了戀人、夫婦之間,對家庭成員,甚至寵物、汽車都可以用。對于戀愛的對象,卻只以“喜歡”來表示,日文寫作愛好的“好”。
在日本,要是說“愛你”,保守點兒的就可能會感到肉麻。日本人求婚時往往說“咱們成家眷吧”,或者“死了以后,咱們的骨灰埋在一個墓穴里吧”之類。
日本人為何不“愛國”
那日本人為什么不“愛國”呢?這有歷史的原因。日本的封建統治相對中國比較松散,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明治維新后,才開始形成一個真正的中央集權國家。所以,在日本人的意識里,“國”或者“邦”往往是指地方政權。延續至今,“國歸”還有回故里的意思。日本四面環水,作為一個整體國家概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地理上的因素。同時,直至近代,日本沒有經受過外國威脅和侵略。
當然,日本人不是沒有愛國的感情,而是厭惡“愛國”這種說法。他們情愿用“鄉土愛”、“祖國愛”這種表現形式。因為,戰前,軍國主義者就是用“愛國”、“為了天皇陛下”等等口號,脅迫國民上戰場賣命的。而一般日本人并不覺得日本這個國家和政府,戰前戰后有什么根本的區別。
右翼炒作中國“愛國主義”
戰后,在媒體和一般國民眼里,國家和政府一直是以對立面的形式存在的。比如,在行政訴訟中,如果政府的某個部門敗訴,報紙標題就會是“國(家)敗訴”。現在,只有極端的右派政客和街頭鬧事的右翼團體,才會高喊“愛國”。
日本右翼就“巧妙”地利用了中日之間這種意識的差距,大肆宣傳中國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種在中國是理所當然的事,進了一般日本人的耳朵,就會產生一種不由自主的反感。
中國人大概沒有一個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的,但日本人中,很少有人會表現這種情緒。我在一個企業教書時,有個學員性格豪爽,我說:“你怎么不像個日本人呢!”話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如果人家說我不像中國人,我非得跳起來。但不想這個學員不但沒生氣,還在辦公室里到處跟同事說,“嘿,嘿,馬老師說我不像日本人”,顯得很高興。這種例子可能比較極端了,但在平時的接觸中,具有“自我憎惡感”的日本人不在少數。
過分強烈的“自豪感”
但日本人作為一個集體的自豪感、榮譽感,有時卻是很強烈的。比如,這次日本的國際緊急救援隊到中國,不但帶去了生命探測儀器等先進設備和生命探知犬,而且很多隊員是有過多次地震救災經驗的。他們很希望能夠在四川搶救出哪怕是一條生命,以顯示日本在搶險救生方面的高水平。因為沒有達到目的,所以隊員回國都有些灰溜溜的。
到四川的日本醫療隊,是帶著相當于野戰醫院裝備的,要求到重災區去,他們并不滿意中方將他們安排在成都的華西醫院。甚至為此與中方爭執了一天半才開始工作。但由于“自豪感”在起作用,他們既沒有考慮到救災的統一安排,也不懂中國人絕不會讓客人去冒生命危險的習慣。當然,日本人的獻身精神是值得贊譽的。聽說,后來雙方磨合得不錯,日本醫生還提出了不少合理性建議。其中,曾在日本留過學的中方醫護人員,起了很好的溝通作用。(馬挺)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