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放舟 釋然
在中國科學院宿舍區一排老舊的紅磚樓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樓,這就是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和中國“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蔣英夫婦的家。走進這個家,滿眼都是藏書,在屋中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架德國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鋼琴。這架琴記錄了這對夫妻摯真的情感、至誠的追求、至上的奉獻……
悠悠青梅竹馬情
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和蔣英的父親蔣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學生,兩人回國后都在北京供職,因此兩家來往甚密。
蔣英是蔣百里的三女兒。只有一個獨生子的錢均夫仗著同蔣百里的特殊關系,直截了當地提出要5歲的蔣英到錢家做他的閨女。蔣英從蔣家過繼到錢家是非常正式的,蔣錢兩家請了親朋好友,辦了幾桌酒席,將蔣英的名字也改為錢學英。
蔣英回憶起那段經歷時說:“過了一段時間,我爸爸媽媽醒悟過來了,非常舍不得我,跟錢家說想把老三要回去。錢學森媽媽答應放我回去,但得做個交易:你們這個老三,現在是我干女兒,將來得給我當兒媳婦。”
良好的家庭環境,使錢學森和蔣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蔣英兒時喜愛唱歌,頗有音樂天賦。1935年,蔣英隨父親到歐洲考察。1937年,蔣英考進柏林音樂大學聲樂系,從此開始了她在歐洲學習音樂的漫長旅程。
而錢學森,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對藝術也很熱愛。書法、繪畫、寫作、小品盡顯才藝。
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后,錢學森和導師馮•卡門共同開創了舉世矚目的“卡門——錢學森公式”。從此,錢學森的名字傳遍了世界。
愿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一個在美國苦攻航空機械理論,一個在歐洲暢游于聲樂藝術的海洋之中,10多個年頭,錢學森與蔣英彼此沒有來往,只有藝術的種子孕育在各自的心田。
然而,當蔣百里赴美國考察把蔣英在歐洲的留影拿給錢學森看時,照片上那動人的微笑和兒時就依稀可見的美麗,在錢學森的心里掀起了微瀾。
這年的舊歷七月初七,是錢學森刻意選擇的良辰吉日。錢學森終于下定決心,向蔣英求婚。
錢學森來到蔣家,走到蔣英面前懇切地說:“英妹,12年了,我們天各一方,只身在異國他鄉,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們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攜,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織女每年還要相逢,我們卻一別12年,太殘酷了。這次我回來,就是想帶你一塊兒到美國去,你答應嗎?”
的確,兩個人雖無書信來往,但是,長久的分離,并沒有封凍兩顆相愛的心靈,相反,更加重了他們之間的思念。他們都在無言地等待著對方。
1947年,錢學森與蔣英在上海喜結良緣。
這年9月26日,錢學森與蔣英赴美國波士頓。他們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學院附近租了一座舊樓房。在新家的起居室里擺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為這個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氣氛。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
多年之后,當蔣英憶及往事,依然回味無窮地說:“那個時候,我們都喜歡哲理性強的音樂作品。因此,我們常常一起去聽音樂,看美展。我們的業余生活始終充滿著藝術氣息。不知為什么,我喜歡的他也喜歡……”
在軟禁中相濡以沫
在美國工作的10多年間,錢學森為美國航空和火箭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8月,當得知錢學森要回國時,美海軍部副部長立即給司法部打電話:“無論如何都不要讓錢學森回國,他太有價值了!”
整整5年在美的軟禁生活并沒有消磨掉錢學森和蔣英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在這段灰暗的日子里,錢學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蔣英彈一把吉他,兩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內音樂,以排除寂寞與煩悶。雖然說竹笛和吉他的聲音并不那么和諧,但這聲音是錢學森夫婦情感的共鳴,它是一種力量,它代表了這對不屈的夫婦的一種意志,一種品格,他們從這音樂中領悟到的是一種發自心底的信心和動力。
科學與藝術相輔相承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美國政府終于準許錢學森夫婦回國。但當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6歲的兒子永剛、5歲的女兒永真在機場最后登機時,美國政府又無理扣留、沒收了錢學森在美國20多年間積累下的研究筆記。而他們的結婚“信物”——黑色三角鋼琴,在蔣英的據理力爭下,最終與他們一起回到了祖國。這架三角鋼琴也因此成為錢學森和蔣英歷經風雨、沐浴幸福的見證。
在回國以后的40多年里,每當蔣英登臺演出,或指揮學生畢業演出時,她總喜歡請錢學森去聽、去看、去評論。錢學森也喜歡把所認識的科技人員請來欣賞,大家同樂。有時錢學森工作忙,蔣英就錄制下來,放給他聽。如果有好的交響樂隊演奏會,蔣英也總是拉錢學森一起去聽,把這位科學家、“火箭迷”帶到音樂藝術的海洋里。
每當聽到蔣英的歌聲,錢老總能感到一種美好的賜予。于是,他自豪地對自己說:我是多么有福氣啊!他甚至總想對人們高呼一聲:讓科學與藝術聯姻吧,那將會創造奇跡!
(摘自《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