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俄羅斯人口急劇縮減,相當于每幾天就打一次車臣戰爭。吸引移民是緩解人口問題的一個途徑,但俄羅斯人對外來移民懷有一種復雜的心態
本刊記者/劉婉媛 ☆梁晶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小小的比較:世界上國土最遼闊的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里),面積幾乎是美國的一倍,人口卻幾乎只是美國的三分之一,而其1.42億這個人口數字,如今還有急劇下滑的趨勢。
普京總統數次就俄羅斯的人口問題提出警告。在他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普京將人口問題定性為“俄羅斯所面臨的最尖銳的問題”。
普京并非危言聳聽。據統計,在過去的15年里,俄羅斯人口已經連續每年縮減60萬至90萬。專家估計,在2007年,俄羅斯常住居民數量還將縮減70萬。在本來就人煙稀少的俄羅斯遠東地區,甚至出現整個村鎮凋零消失、成為“鬼村”的現象。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在過去10年里,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人口下降了40%;在西伯利亞地區,已有1萬多個村莊和290座城鎮消失。有人比喻說,俄羅斯人口的縮減幅度,相當于“每幾天就打一次車臣戰爭”。
聯合國也提出警告:如果按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到了2050年,俄羅斯人口很可能就只剩下當今的一半。
當前,許多西方國家也面臨人口縮減和老化問題,但無論是從縮減的速度和規模來看,俄羅斯都是最嚴重的。這一趨勢使俄羅斯面臨勞動力和兵源短缺等等問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都面臨嚴峻的挑戰。普京總統已經承認,原本計劃在10年內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由于人口問題而無法如期完成了。
人口銳減的諸多因素
1月25日,俄羅斯副總理梅德韋杰夫宣布了俄羅斯政府緩解人口縮減問題的兩個措施:打擊酗酒行為和減少交通事故。
在近10年里,俄羅斯的死亡率是出生率的1.5倍。俄羅斯女性的平均壽命是72歲,而男性壽命只有58歲,這使得俄羅斯男人的壽命在歐洲國家中處于最低。專家認為,嚴重的酗酒問題,是造成俄羅斯男子短壽的重要原因。俄羅斯男人的“貪杯”之名早已聞名天下,而蘇聯解體后,社會動蕩、經濟崩潰給人們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于是,“借酒消愁”便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據專家估計,如今每5個俄羅斯男人當中,就有兩人有酗酒的毛病。
莫斯科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阿歷山大•涅姆佐夫指出,在3個死亡的俄羅斯人中,就有一個人死于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4萬人,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只有400人。
此外,據俄羅斯政府統計,俄羅斯每年約有3.6萬人死于交通事故。這一數據表明,交通事故也是導致俄羅斯死亡率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俄羅斯人口就出現負增長。究其原因,除了死亡率高以外,低出生率也是另一方面的因素。專家指出,如果要保持俄羅斯人口的平衡發展,那么出生率得回到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俄羅斯育齡婦女要生2.3個小孩。而現實的情況是,平均每位育齡婦女只生1.1個小孩。
隨著傳統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結婚,更不用說是生子。而對于低收入人群而言,經濟壓力過大是不愿意要小孩的原因。因此,俄羅斯婦女的墮胎率在歐洲居于最高。據俄羅斯醫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在2005年,墮胎的婦女比生孩子的婦女要多——已知墮胎人數為160萬,而生小孩的婦女只有150萬。
俄羅斯政府一直不遺余力地鼓勵國民多生孩子,但斯大林時代特有的生育四五個孩子的“英雄母親”如今已經是鳳毛麟角了。“鼓勵政策”未見成效,俄羅斯政府目前開始考慮“懲罰政策”,準備對25~50歲而沒有小孩的公民征收“無子女稅”。這種稅曾一度被斯大林沿用。在1942年,斯大林為了使二戰后的蘇聯人口快速增長,曾經下令對沒有孩子的育齡公民(20歲至50歲的男子和20歲至45歲的女子)增稅,要求他們交出工資的6%給國家。
移民減壓?
據俄羅斯經濟發展與貿易部估計,由于人口減少,俄羅斯在2007年勞動力將縮減37萬,而在200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3萬。經濟發展與貿易部長指出,俄羅斯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戰略目標,當務之急要引進外來移民和勞工。
俄羅斯的專家指出,在今后的20年里,必須每年至少引進80萬新的勞動力,才能填補俄羅斯勞動力市場的缺口。而聯合國專家估計的數字比俄羅斯專家要大得多。聯合國專家認為,俄羅斯經濟的發展需要每年引進200萬新的勞動力。他們建議俄羅斯放松依然非常嚴格的移民政策。
去年6月22日,普京出臺一項名為“海外愛國者自愿重返俄羅斯聯邦七年計劃”,旨在通過提供貸款和失業補助等手段吸引海外的俄羅斯人重返俄羅斯。根據這項計劃,移民安置的地區主要是遠東和西伯利亞的邊境地區、人煙稀少的地方和戰略要地。俄羅斯政府將為重返俄羅斯的僑民提供3千多美元的安家費用,幫助僑民解決住房、擇業和子女的上學問題。
據新華網報道,目前已有7千多名居住在海外、主要是獨聯體國家的俄羅斯人報名參加這項計劃。首批俄羅斯僑民預計在今年3月份抵達俄羅斯,并被立刻安置在同中國接壤的俄羅斯濱海邊疆地區。
但許多人對這項計劃的效果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在兩千多萬海外俄羅斯人當中,并沒多少人愿意回到俄羅斯。因此通過這個計劃來擴大俄羅斯的人口,無疑是杯水車薪。
而這項計劃所針對的目標人群“海外愛國者”,必須是“在俄羅斯文化中成長的、說俄語并且不愿意與俄羅斯失去聯系的人”。 這個定義不僅模糊而且非常狹窄。
移民問題與民族情緒
在移民問題上,俄羅斯人的心態似乎相當復雜。一方面,俄羅斯需要大量勞工以彌補國內勞動的不足,而在另一方面,隨著國內民族情緒的上升,一些俄羅斯人對外來移民并不抱有好感。
根據莫斯科人權事務署的數據,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每年有超過2500起帶有種族仇恨色彩的犯罪事件。這些事件主要是針對來自中亞以及中國、越南等地的外國人。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中國公民遭受俄羅斯的極端民族主義組織“光頭黨”襲擊已經不是什么新聞。幾位在莫斯科工作、生活的中國人都不約而同地告訴記者,他們平時都盡量避免單獨外出,以免發生不測。
俄羅斯列瓦德民調中心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承認,俄羅斯社會中存在著排外情緒問題;他們還擔心被搶走工作機會或治安情況惡化而主張限制外來移民。
俄羅斯的當政者一方面痛批極端民族情緒是俄羅斯的大敵,但一方面也不得不考慮緩解國內的情緒。今年初,俄羅斯就連續出臺一系列新的移民政策,對外國移民管理和外籍勞務市場進行整頓,其中包括對引進勞工實行嚴格的配額制度。俄羅斯政府還規定從2007年4月起,外國人不能在俄羅斯從事零售業。
這個條款對在俄華商造成強大沖擊,因為許多中國人在俄羅斯從事小商品批發零售生意。中國人潘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訪時,用四個字來形容自己當前的處境——“狗急跳墻”。潘先生在莫斯科伊茲麥洛伊市場從事小商品零售批發已經5年了。他告訴記者,他現在一方面急著把庫里的貨清倉甩賣,一方面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注冊新公司、選擇租賃辦公室,以轉換經營方式。
新的法規要求雇主不能雇傭沒有合法打工身份的外國人,這意味著潘先生只能雇傭俄羅斯本地人,但這在勞動力缺乏的俄羅斯談何容易。“因為市場的工作環境差,每天又很辛苦,基本上沒有節假日休息,一般俄羅斯人都不愿意在這里工作。你看,我都把工資提到一個月1000美金了,可還是沒有雇到一個俄羅斯人。”
據了解,在莫斯科,一個月1000美元的收入的確不低,一個剛畢業的俄羅斯大學生一般月收入不過也就是500美金左右。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