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新出現的朝韓關系新現象不是一個孤立現象,它是朝鮮核試驗后日益復雜的東亞國際政治關系的一部分
最近一段時間,朝鮮半島南北關系熱了起來。
5月20日,朝鮮貨船“江城”號50年來首次駛進韓國釜山港,釜山港與朝鮮羅津港貨運航線于次日正式開通。與此同時,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方面希望再次舉行南北峰會。三天之前,中斷56年的南北列車試運行,兩列火車分別沿著京義線和東海線駛過了軍事分界線,舉世矚目。
“熱”的不僅只有通航、通車。2月7日,中斷7個月的朝韓部長級會談在平壤舉行,會談結束時發表了一個內容豐富的新聞公報。很快,這些“內容”就兌現了。3月27日,南北離散家屬舉行了視頻見面會;3月28日,韓國恢復了對朝化肥和人道主義援助;4月18日,南北經濟合作會議在平壤召開,韓國無條件地向朝提供40萬噸大米。
對于朝韓之間少有的熱絡現象,許多學者都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南北關系正在發生根本變化。可是,只要冷靜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種樂觀可能為時尚早。
緩和交流是戰術性的
朝鮮半島本是一個統一國家。上個世紀40年代末人為分裂以來,已給三八線兩側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南北離散家屬見面時擁抱痛哭的場面便說明了一切。
不過,朝鮮半島南北關系的實質是國家繼承權的爭奪。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具有零和性質的問題。因此,在朝鮮半島,誰統一誰的問題并沒有解決。正因如此,認真觀察朝鮮半島南北關系的發展,其中包括上述這些新動向,不可避免地顯現出三個基本特征:第一,促使南北雙方采取緩和交流行動的主要因素,是政治的而非經濟的;第二,緩和交流的主體是一元(政府)的,而非多元(民間)的;第三,緩和交流的決策是戰術性的,而非戰略的。
在朝鮮半島南北關系的發展中,只有經濟因素上升為其主要推動力的時候,它才能按照其固有邏輯和規律自主地發展,從而具有不可逆轉的性質。其行為主體只有形成多元化以后,即除政府之外,廣大民間也參與其事,并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主動推動南北交流合作時,這種交流合作才能擺脫政治運作的桎梏,形成浩蕩發展的洪流。當韓朝政府真正地把發展南北合作交流本身視為目的,不再將之視為達到另外目標的手段時,韓朝關系才會避免一波三折、時斷時續的命運。顯然,目前尚未能做到這一點。
為韓美關系打下楔子
要厘清最近出現的新一波韓朝關系發展熱潮背后傳達的訊息,不能離開這樣一個大背景。去年10月9日,朝鮮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悍然地進行了核試驗,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718號決議對朝進行制裁,朝鮮所處國際環境空前惡化。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改善同韓國的關系是其中絕對不可缺少的一步。因為南北關系改善,將會使韓國現政府的地位得到加強,盧武鉉對北“和平繁榮”政策會繼續執行,這樣朝鮮不僅會在有核的前提下得到韓國化肥、糧食及其他急需錢物的援助,還會在韓美間打進一個楔子,使韓國充當美國對朝強硬政策的牽制者。
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初開始,朝鮮半島出現南北對話機制,縱觀自那以來的朝韓關系發展歷史不難發現,同朝美關系有著相反的對應波形。每當朝美關系緊張時,朝韓關系就有緩和,每當朝美關系緩和時,朝韓關系就出問題。這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目前新出現的朝韓關系新現象不是一個孤立現象,它是朝鮮核試驗后日益復雜的東亞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的一部分。(張璉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