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達賴喇嘛結束了竄訪美國的行程。5天時間里,達賴在美國遭遇“冰火兩重天”,雖然受到國會高規格接待,卻沒見到最重要的人物——總統奧巴馬,打破了18年來他訪美必受總統接見的慣例,讓他此次華盛頓之行“光彩”全無。但這并不表示奧巴馬政府放棄了“以藏制華”的政策,據報道,奧巴馬還將在11月訪華之后會見達賴。
國會風光白宮遭冷遇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10月6日,美國國會以高規格接待了達賴,并由眾院議長佩洛西親自向達賴頒發了一個“蘭托斯人權獎”,以“表彰”他一生“為人權奮斗所作的貢獻”。這個“蘭托斯人權獎”是美國國會為紀念去年2月去世的“反華議員”湯姆·蘭托斯所設,達賴是該獎的第一位得主。此外,達賴還與剛剛上任的“專責協調西藏事務”的副國務卿奧特羅見了面。
與“風光拿獎”形成反差的是,達賴吃了奧巴馬的“閉門羹”。自1991年4月老布什密會達賴以來,美國每位在任總統都會在達賴訪美時會見他,2007年小布什甚至為達賴頒發國會勛章。達賴近年總共赴美10次,會見老布什1次,會見克林頓與小布什各4次,唯獨這次沒能見到奧巴馬。
有意思的是,達賴2005年竄訪美國時,曾與時任伊利諾伊州參議員的奧巴馬有過一面之交。而2008年總統大選時,奧巴馬曾有意會見達賴,但因日程與選舉沖突,會面最終告吹。這次拒見,打破了延續18年的達賴在美獲得總統接見的慣例。美聯社因此評價說,“這使達賴對華盛頓的訪問黯然失色”。
議員批奧巴馬怠慢達賴
據《澳門日報》報道,早在達賴去美前,奧巴馬高級顧問賈勒特和副國務卿奧特羅,就多次向達賴解釋奧巴馬政府的對藏政策,并說服達賴延到年底奧巴馬訪華后與其見面。
起初,達賴代表不肯接受延后見面。今年5月,美國國務院向達賴施壓,直到8月達賴依舊不同意。8月底,達賴“駐美國特使”洛地嘉日在返回達賴集團在印度的“老巢”達蘭薩拉前,還在極力爭取奧巴馬10月能在美國會見達賴。9月13日至14日,賈勒特親自到達蘭薩拉會晤達賴后,才明確將會見日期定在11月,即奧巴馬訪華之后。
針對是否會見達賴一事,美國政壇內部出現了“內訌”。一部分議員指責奧巴馬“屈服于中國的壓力,怠慢達賴喇嘛”。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說,奧巴馬不接見達賴喇嘛“簡直駭人聽聞”,他甚至認為“這是奧巴馬政府在人權和宗教自由問題上開倒車”。但美國政府官員對此予以反駁。
“以藏制華”政策沒有變
“機會只有一次,不容搞砸。”里根和老布什的亞洲問題顧問包道格在談到奧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關系時這樣說。美聯社認為,如果達賴此行中與奧巴馬會面,奧巴馬11月與胡錦濤的會談就將蒙上陰影。
今年2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訪華前曾強調,人權問題不會妨礙美中有關世界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和安全形勢的討論。因為中國不僅持有大部分美國國債,在伊朗以及朝鮮核爭端中也是美國的重要伙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亞洲和遠東研究所喬治斯卡普斯坦說:“很明顯,奧巴馬政府無法在達賴和北京之間做出取舍,但可以依據問題的輕重緩急行事。”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凱利也宣稱,這是新的“戰略保證”政策的要求。
奧巴馬在即將訪華的敏感時期回避達賴,其實態度曖昧。首先,美國政府大玩“文字游戲”,在措辭上始終使用“推遲”而非“拒絕”。其次,美國政府一直以官方及政策顧問形式發表看法,并未發布奧巴馬本人意見。同時,奧巴馬政府多次強調,他們在希望中國更積極地參與全球事務的同時,也不會刻意粉飾雙方在人權和自由議題上的歧見。因此,不見達賴并不表示奧巴馬放棄了“以藏制華”的政策。
專家解讀
美國對華政策受國內政治制約
訪華之前不見達賴,訪華以后再見,奧巴馬政府在達賴問題上玩起了“躲貓貓”,而這種態度其實不難理解。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問題專家張志新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奧巴馬不見達賴是怕影響訪華氣氛,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因素是,美政府認為以往靠會見中國異見人士制約中國的做法,對發展中美關系并沒有多大好處。美國的官方解釋是,從過去的經驗看,美國一些議員在宗教、人權等問題向中國施壓并未取得多大成效。
推遲會見而并未拒絕會見,奧巴馬還算是握有一張“以藏制華”牌。“這只是一個問題,而非制約因素。”張志新說,就好比臺灣問題一樣,“西藏問題”可能是繼臺灣問題以后出現的又一個中美關系的新問題,尤其是“3·14”事件以后,這個問題會比較突出。
“西藏問題”涉及所謂的宗教、人權問題,美國歷任總統都沒有改變拿這些問題說事的思路。因為,在美國國內有一個較大的利益集團,每屆政府都在這個問題上存有壓力。張志新認為:“奧巴馬是個個性和行事作風比較務實的人,他會尋找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來處理中美關系。事實在一點點證明,這個辦法與以往不同。”(譚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