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在本次大選中,涉華議題并未成為熱點,這種現象恰恰折射出中日關系狀態穩定
“民主黨若執政,首相不會參拜靖國神社。”
8月3日,日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干事長岡田克也公開對外界表示。在日本大選前夜做如是宣示實屬罕見,這樣的定調似乎表明中日關系問題不再是日本大選中的“問題”。
參拜話題難掀風浪
這與2005年日本眾議院上一次選舉(每四年一次)有很大不同。那一年的8月29日,在日本各主要政黨舉行的黨首辯論會上,因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而導致日本與中、韓關系惡化一事成為了主要的討論點。
“當時對華政策成為當時日本大選的一個重要話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回憶說,這是因為2005年日本大選時,由于小泉此前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中日經濟關系受到嚴重影響,所以許多民眾希望首相候選人在靖國神社問題上慎重,不要再破壞中日關系。
四年后日本眾議院再次選舉時,日本民主黨在7月23日率先明確表示“由于(靖國神社)供奉著甲級戰犯,首相和內閣成員以公職身份參拜是有問題的”,主張建立無宗教色彩的國立追悼設施。日本自民黨也沒有像四年前那樣敢拿參拜靖國神社說事,除了日本《產經新聞》7月13日刊登了一篇鼓動麻生太郎應該效仿當年小泉純一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以挽回目前明顯落后于對手民主黨的支持率之外,在這個議題上基本沒有掀起什么風浪。
這與2006年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時的情況也截然不同,當年的日本《朝日新聞》稱,“靖國問題再次成為自民黨總裁選舉的主要議題”。當時日本國內要求改善與鄰國關系、重視睦鄰外交的聲音日益高漲,靖國神社問題自然成為下任日本領導人無法回避的重大議題。作為小泉的繼任者,到底該如何處理參拜問題成了當時選舉的議題。
旅日學者、杏林大學副教授劉迪認為:小泉繼任者安倍晉三執政之后采取了模糊方式,對是否參拜靖國神社不做明確表態。安倍之后兩任首相福田康夫和麻生太郎,都表示不參拜靖國神社。這其實形成了首相不公開參拜靖國神社的慣例。“這種慣例,已經成為一種共識,這意味著已關閉了此后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可能性。除非日本內政外交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否則日本任何想有作為的政治家,都不愿意重新突破這個慣例。”
兩黨均求穩定對華關系
不過,靖國話題的淡化并未影響競選雙方攻防的激烈程度。自民黨和民主黨在競選綱領中充分運用了“以已之長,攻彼之短”的做法。
例如民主黨競選綱領的內容有對初中生以下的兒童每人每月補貼2.6萬日元(約合1858元人民幣),公立高中實質免費教育等。對此,自民黨就提出3年內實現幼兒教育完全免費,在高中和大學里創設新的補貼型獎學金,免除低收入者的學費等對策。
類似的議題攻防還有多處,但基本屬于國內經濟和民生話題。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注意到,“在本次日本大選兩黨提出的綱領中,均沒有出現中國元素,而全部都是養老、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
劉迪則認為,除朝鮮問題外,包括對華外交在內對外政策,基本沒有進入日本大選主要爭論焦點。
其實,仔細比較自民黨和民主黨兩黨政策,在發展與中國建立戰略互惠關系問題上沒有太大分歧。小泉下臺后,中日關系逐漸緩和,2008年確定戰略互惠關系成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兩黨都希望通過和中國加強經貿關系發展本國經濟,發展和中國的戰略互惠關系。既然兩黨在這一問題上沒有差異,自然就不會成為兩黨爭奪政權的閃光點,所以中國元素不會在這次大選中凸現出來。”高洪說。(《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羽策 記者陳璟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