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日本真正對航母產生致命威脅的是其潛艇力量,而核潛艇將是其下一個重點打造的目標
日前,日本智庫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研究員小谷哲夫撰文稱,中國未來擁有航母已經不再是一個“假如”的問題,而是一個“何時”的問題。為了能夠制衡中國的航母戰略,日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發展攻擊型核動力潛艇。
二戰結束以后,日本海上主戰力量被美國閹割,武器裝備偏向于防衛型發展。冷戰后期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雖然開始改變這種態勢,但目前海上自衛隊仍只是在防空、反潛作戰方面可以自傲,但在反航母作戰能力上距俄羅斯這種擁有多種“航母殺手”武器的軍事強國仍有差距。
日本沒有彈道導彈或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些反航母的致命武器,目前可以對亞洲海岸航母形成部分威脅的武器手段主要是空艦和艦艦導彈攻擊。在空艦導彈方面,日本的特色武器是ASM系列。這種導彈通用性很強,可以裝備給日本的主要作戰和海上巡邏飛機。在艦艦導彈方面,日本驅逐艦大多裝備“魚叉”反艦導彈,可以對130公里外的海上目標實施打擊。
相比俄羅斯的“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日本裝備的主戰反艦導彈速度慢,不易收到突破防御圈迅速擊沉航母的效果,而且威力不足,在攻擊巨大的航母時,即使借助其綜合電子戰和隱身能力,也需要多枚命中才能擊沉,這在實戰中很難做到。
日本真正對航母產生致命威脅的是其潛艇力量。日本目前有“春潮”級潛艇4艘,“親潮”級潛艇11艘,“蒼龍”級潛艇1艘。標準排水量2950噸、裝有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AIP)的“蒼龍”級潛艇隱蔽性、續航力都極強,日本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擁有4艘。這些潛艇雖是常規動力,但性能先進,它們在水下隱蔽發射的魚雷和水下魚叉導彈能對航母編隊形成突然打擊,造成巨大破壞。尤其是“蒼龍”級,許多觀察家認為其已經逼近核潛艇性能。但日本似乎仍對核潛艇很感興趣。
核潛艇是航母的真正克星。任何國家新組建的航母編隊都不可能一下子擁有完善的全維偵察與作戰能力,航母暴露在核潛艇攻擊范圍內的風險極大。日本考慮發展核潛艇,不僅可用來對付未來可能出現的中國航母戰斗群,更為重要的意圖是,發展攻擊型核潛艇可以為戰略核潛艇在政治與技術上鋪路。如果攻擊型核潛艇到位,再裝配核彈的話,可對大國實施核威懾的戰略核潛艇不久即會誕生。
屆時,日本的海上力量就不僅擁有反航母實力,更擁有對別國縱深戰略目標實施核打擊的能力,從而在各種軍事和非軍事對抗中底氣十足。
當然,如果日本要建核潛艇,其在國內的法律阻力、國際的道義阻力都不會小。而且,美國也有可能從戰略穩定考慮,以提供安全保護和聯合反航母戰力為誘餌,阻止日本擁有核潛艇。如果這樣,中國未來可能的航母編隊就要面臨美日聯合反艦力量的“鐵門栓”。(寇立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