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9日電 今天是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一百天,對其政績做出點評成了各大媒體近日的一場“新游戲”:電視、電臺、報刊、網站均圍繞這個主題推出分析報道。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奧巴馬上任百日基本未負公眾期望。文章摘錄如下:
將“執政百日”作為衡量新總統政績的第一個重大時間點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始于1933年。在全球經濟大蕭條之后的最困難時期,羅斯?偨y上任后推出了一系列振興經濟、改善民生的重大政策,為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刺激美國經濟復蘇奠定了基礎。與當代歷屆總統相比,奧巴馬接手時的處境與羅斯福當年最接近。他要面對一場罕見的經濟大災難,又要應付正在進行的兩場戰爭,還要使對政府、對前途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的美國民眾重拾希望,以便齊心協力闖過這一關。與此同時,他還要履行競選時的諾言,改變華盛頓的政治氣氛,結束美國政壇兩黨爭斗、為一己私利而不惜損害民眾福祉的局面;修補美國與主要盟國的關系,讓因布什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而受到損害的美國形象得到顯著改善。
對奧巴馬的“百日”如何打分呢?白宮新聞發言人吉布斯星期一的回答是“B+”,他的理由是“總有改進的余地”。美國輿論普遍認為,奧巴馬基本上未負重望,兌現了他在競選總統時做出的承諾。至于各項政策會產生何種客觀效果,目前還難下定論,需要一段較長時間來觀察。
在內政方面,奧巴馬新政府首先透過向銀行和保險公司注資來排除金融領域內的“定時炸彈”,同時依靠民主黨掌控的國會參眾兩院,迅速制定并通過了財政預算案,用大規模政府投資來“激活”美國經濟。整個過程相當迅速,對于穩定民心、防止金融危機繼續蔓延起到了顯著作用,得到美國公眾和國際輿論的好評。然而,打贏這場速戰速決的硬仗也讓奧巴馬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白宮事先未與共和黨國會議員全面溝通,民主黨籍國會領袖又“恃強凌弱”,拒絕接受共和黨議員提出的控制政府開支規模的建議,導致共和黨議員在表決時集體投反對票,因此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慘勝”,奧巴馬政府有得也有失。
為了給“變革”這個競選口號加入具體內容,奧巴馬入主白宮后立即簽署多項總統行政命令,改變了布什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關閉囚禁恐怖分子和戰爭嫌疑犯的關塔那摩監獄、確定從伊拉克撤回美軍的時間表、恢復聯邦政府對人類干細胞研究的資助等等。這些做法得到了普遍的支持,但白宮決定將布什政府的一些文件解密卻引起前副總統切尼等人的強烈抨擊,這些文件涉及允許用水刑等虐囚做法來審訊恐怖嫌疑人,并且包括審訊犯人的過程記錄。
在國際領域,奧巴馬對歐洲的成功訪問展現了他的魅力,而他和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良性互動也為美國與拉美國家改善關系帶來了新希望,但在朝鮮、伊朗、中東等熱點問題上卻缺乏進展,這再次驗證了一個西方諺語,“羅馬不是一天內建成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