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當美國汽車業者乞求國家援助的時候,主流輿論卻認為汽車業只有先破產才能重生
本刊記者/陳君
11月18日清晨,美國“汽車城”底特律天色陰沉,小雪飄下還沒落地就化了。卡爾•斯尼德開著車去上班,路過亨利•福特汽車博物館,他下意識地向窗外看了看。作為一名福特汽車經銷商,從年初開始他的日子就不太好過,“車子賣不出去,總不能真的一個美元一輛吧。”
幾個小時后,美國汽車業“三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的首席執行官神情嚴肅地坐在了參議院聽證會的發言席上。他們強烈要求政府從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助計劃中撥出250億美元資金,“倘若不能獲得注資,‘三巨頭’倒閉,將給美國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 。
福克斯新聞社報道說,“三巨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請求在參院受阻,議員們似乎不愿救助陷入困境的汽車業,“原因復雜”。
一連幾天,卡爾•斯尼德都在關注汽車業相關報道,“這事關我的飯碗呀”。
美聯社數據顯示,美國汽車業直接吸收35.5萬勞動力,輻射上下游相關行業約450萬個就業崗位。這還不包括大約100萬汽車業退休工人及其家屬等依賴企業退休金和醫療保險金維持生計者。
“只要是對通用汽車有利就是對美國有利”,這是底特律的信條。而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圍繞是否拯救“三巨頭”,民主黨和共和黨、白宮和國會、汽車制造商和公眾展開了拉鋸戰。
奧巴馬的難題
奧巴馬首次到白宮拜會布什就提出了關于拯救“三巨頭”的關切。“在現在的金融環境下,汽車業崩潰對于美國經濟是一場災難。救助汽車工業的計劃不能隨意,要聽取工會、管理層、供貨商、債權人等各方意見。”他建議美國政府的救助以“過渡性融資”的形式進行。
11月24日,奧巴馬宣布經濟團隊人選時,也不忘強調要積極想辦法幫美國汽車業走出困境。
奧巴馬的支持立場不令人意外。要知道,1929年紐約股市坍塌時,胡佛總統剛剛上任,選民并不歸罪于他。但是,由于他未能挽回局面,三年后選民就把他當成了大蕭條的罪魁禍首。歷史的這一課當然讓奧巴馬政府不寒而栗。奧巴馬可以把就任第一年的經濟低迷歸于布什政府之過。但是,執政第二年如果經濟還不見好轉,選民就會找民主黨問責。
更重要的是,汽車工會是民主黨在政治上的票倉。
有46萬成員的汽車工會持續在給國會和奧巴馬壓力,敦促政府施以援手。在大選中,汽車工會傾全力支持奧巴馬和民主黨,讓他們在密歇根、賓夕法尼亞、俄亥俄等大工業州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要知道,汽車工業的倒塌也將意味著汽車工會的末日。
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戴維•布萊迪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美國有些工會組織對推動行業進步所起的作用是混亂而消極的。“奧巴馬當選后會和汽車工會等組織對話,但他們并非對話重點。”
布萊迪代表了當下美國輿論的走向。主流媒體上常常可以見到對工會尖酸刻薄的批評。“汽車工會甚至胡作非為,會員的職位都可以父傳子。”汽車工會規定,一個“三巨頭”汽車裝配工時薪是71.5美元,看門人一年也有七八萬的收入,而大學畢業生年薪現在不過2萬美元。
豐田等外國汽車公司在美國一般不設工會,“他們的普通工人一小時只有40塊錢。‘三巨頭’工人收入比日本汽車公司工人收入平均高66%。”“通用等公司擔負沉重的退休金和醫療福利,支付對象包括雇員、退休員工及其家屬,費用每年高達數百億美元……兩個美國汽車工會會員要養一個退休工人。”
過去5年,汽車工會還用強大的力量游說民主黨議員,反對環保,反對節能要求……“凡是進步的都反對,自吃苦果。”
失敗的討錢者
雖然大部分民主黨人更理解“三巨頭”破產意味著什么,但是參議院要通過撥款方案需60票贊成票,而民主黨只占有50個議席。所以通用的總裁瓦格納在聽證會上軟硬兼施。他引用行業分析師的預測稱,“三巨頭”破產的第一年就將導致300萬人失業,這占到美國制造業總人數的5%;三年內美國個人收入將減少1500億美元,政府稅收將減少1560億美元。
意外的提問打亂了討錢者的計劃。因為他們是乘坐私人飛機來華盛頓,議員們據此責問:其一,公司經營已陷入困境,你們能不能把私人飛機賣掉,下次坐普通飛機商務艙來?其二,你們誰愿意把薪水減半,或減到1塊錢?
平均年薪550萬美元(加上紅利達1000萬)的“三巨頭”面面相覷,無人應答。議員大怒,要求把他們的表現“記錄在案”。
美國廣播公司揶揄道:“首席執行官已告知國會了,如果得不到援助,公司可能倒閉。但這沒有阻止他們以時髦方式出行,即便頭等艙已足夠好了。”
對此,通用汽車公司發言人解釋,乘私人飛機去“討錢”確有不妥,但考慮到出行的重要性,選擇商業航班有風險。他表示,公司今年年初時共有7架飛機,鑒于“出行安排急劇減少”,今年9月已退租兩架。而福特和克萊斯勒公司尚不為批評所動。
在遭受兩天的批評后,“三巨頭”的老總們被告知:由于各方分歧較大,參議院原定于本月20日的投票被推遲;最早在12月2日再來國會吧,到時必須先拿出行業整改和發展計劃,以確保不會浪費“救命錢”。
“給他們250億美元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只是把‘審判日’推后6個月左右。” 共和黨參議員喬恩•凱爾直言不諱。
財長保爾森18日在眾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作證時表示,7000億美元僅用于穩定金融市場,不是解決全部經濟問題的萬能藥。“汽車業的解決方案必須旨在提高該行業的長期和可持續生存能力。”
美國車的錯誤邏輯
“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人們駕車在公路上旅行的里程數要比鐵路多得多。”在底特律大學進修的媒體從業者張女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就是美國的汽車文化,很值得他們自豪。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在,即便在汽車城的大街上,跑的也越來越多的是日本車、韓國車,好像只有暴發戶和老年人才開克萊斯勒。”
近10年來,美國汽車工業執行了“錯誤邏輯”——把汽車當作消耗品。新車5年后毛病就出來了,而日本和歐洲車,即便10年后,只要保養好,還能繼續開。美國汽車制造商還一度熱衷生產流行休旅車SUV。隨著房產泡沫的破碎,SUV的泡沫也破碎了。SUV的積壓和新產品的開發不足阻礙“三巨頭”轉型。
聽證會結束一天后,為期10天的洛杉磯國際汽車展開幕。人們發現,陷入財務危機的通用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沒有在這一世界級車展上推出新車型。翻看當地報紙,關于拯救汽車業的分析報道要多于新車的賞析。
已經開始有評論質疑備位總統奧巴馬對汽車業的評價和救助成本。“汽車業在美國已經逐漸淪落為夕陽產業,救助汽車業,甚至部分國有化,對國家有利嗎?”
蓋洛普民調機構所做民調結果就顯示,只有20%受訪者認為下一屆政府的經濟首務是拯救美國汽車業。60%受訪者認為,新政府當務之急是嚴格監管金融機構,其次是幫助中產階級和陷于困境的住房貸款者。
美國政府可能救援汽車業還引發了歐盟的擔憂。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警告說,如果美國相關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定,構成非法政府補貼,歐盟將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當卡爾•斯尼德覺得“如果能挺到明年1月,就能看到一些光明”時,《紐約時報》說:美國汽車業只有先破產才能重生。“如果‘三巨頭’得到政府援助,雖然能暫時解決部分眼前困難,但美國人遲早會面臨告別本土汽車的日子。”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