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是個“大忙人兒”。從7月5日至17日,希拉里將連續訪問法國、日本、蒙古、越南、老撾、柬埔寨、埃及、以色列等八國。估計大部分中國人不會對她訪法國、埃及和以色列有多大興趣,我們只關心她在中國周邊干了些什么。
希拉里此訪的最主要特征是“三個延續”:一是延續6月初至今的美國新一輪亞太攻勢。上月初香格里拉對話以來,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問了新加坡、越南和印度,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登普西訪問了菲律賓和泰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爾還訪問了中國。希拉里此次連環訪問并參加柬埔寨的東盟地區論壇,為這輪攻勢掀起新的高潮;二是延續了美亞太戰略“從中心到外圍”、“從安全到經濟”的一貫套路,重點搞好同緬甸、蒙古、老撾、柬埔寨這些所謂“邊緣國家”的經貿合作關系;三是延續“兩面下注”的老調子,不咸不淡地說兩句有關中國的話,讓中國和周邊國家之間再多些芥蒂。
這不免讓人有些擔心。去年上半年,因為日本“3·11地震”和中東“阿拉伯之春”,美國在亞太地區動作較少;結果下半年美國集中發力,高調推行“再平衡”戰略,搞得亞太地區雞犬不寧,中美關系波折不斷。今年上半年,由于2月習副主席訪美和5月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正面拉動,中美關系大體上還過得去;眼見美國在亞太掀起新一輪攻勢,再加上美國總統大選日益臨近,下半年的中美關系會不會再生枝節?
說實話,看多了中美關系的起起落落,我們似乎并不擔心同美國發生些摩擦。只是如果這種摩擦和波折僅僅是因為誤解、猜忌而起,那就實在沒有必要。目前亞太正經歷深刻的地區轉型,各國政治生態也在變化,因而普遍存在一種“受害心理”和“投機心態”,既擔心自己成為地區變局的輸家,又怕別國搞小動作害了自己,同時又時常會冒出從他國之間的矛盾競爭中漁利的念頭。這種心態周邊國家有,美國也有;而我們作為地區變革的最主要變量,不僅有能力應對這種客觀事態,更應該有能力擺脫這種心理障礙。各國在亞太公平競爭、各顯神通、共同演進,恐怕是最有可能出現、也符合各方利益的可能前景,不會傷著中國的根本利益。對于別國的經營行為,我們大可不必大驚小怪。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及隨之而來的對周邊的輻射性拓展,是我們經營亞太的最核心競爭力,是其他任何國家都比不了的。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就是我們對美國亞太攻勢和地區變局的最好回應。從這個角度看希拉里的中國周邊行,我們或許可以更多些淡定。(王鴻剛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