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在香港荃灣白田壩街45號公路上,一棟灰白色的工業建筑坐落在居民區中,這里是年輕人的打卡勝地,也是不少市民周末遛狗的好去處。這個受青年人喜愛的文創中心,見證了70多年來香港制造業的跌宕起伏。
【解說】南豐紗廠成立于1954年,時值香港制造業發展的黃金年代。作為香港紡紗生產商龍頭,南豐紗廠以其每年極高的生產量而得名,高峰時期年產3000萬磅棉紗,產量一度高居香港業界前列。
【同期】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策展人 王慰慰
(南豐紗廠)它是1954年的時候,由陳廷驊博士在香港建立的,他也是從上海遷到香港。之后隨著80年代開始,慢慢地很多紡織廠就開始北遷,一直到2008年之后就慢慢地南豐紡織就不再從事紡織的生產。但是到了2014年的時候,也就是陳博士的孫女張添琳女士,她在重新回顧家族的一些材料跟檔案的時候,就發現了南豐紗廠的老照片,她也希望能夠將南豐紗廠原本的一些產業的文化,還有尤其是一種制造業的精神能夠留在香港,也能夠留給香港的年輕人。
【解說】上世紀80年代,隨著內地改革開放,加之香港地租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不少工廠相繼遷回內地,南豐紗廠也由2008年起開始閑置。2014年,南豐紗廠開啟“活化”工程,旨在將歷史建筑通過維修和翻新的方式進行科學合理地再利用,同時引入與民生需求相契合的項目,為南豐紗廠注入新鮮血液,使其不斷地煥發生機與活力。
【同期】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策展人 王慰慰
整個空間的一個非常良好的運用,它一方面把老的紗廠的建筑保留了下來,但同時可能如果你們在空間里面走過的話,就會發現其實他加了新的玻璃的走廊,去把建筑樓層結合了起來,所以來訪的周圍的民眾就可以一體式地去感受這個空間,然后也會發現我們的大堂的空間,它有非常挑高的這樣的一個落地的玻璃,還有天窗,所以就把原本的這種可能大家印象中很沉悶的廠房空間完全打開,這樣的一個空間也更親和民眾,讓這個空間變得有點像民眾的一個集會休閑,跟家人一起出來游玩的這樣一個空間。
【解說】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第二產業邁向第三產業,南豐紗廠的演變歷程也影射出香港的發展脈絡。
【同期】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策展人 王慰慰
我的印象當中香港一直是屬于非常開放,又非常國際化,全世界各地的商品或者是出版物等等,其實都可以非常靈活地在香港找到,可以在香港流通,所以我從來不相信香港是文化沙漠,我一直認為其實只是大家快速地忘記了,因為香港的速度非??欤钏俣裙澴喽挤浅??。
【解說】“紡織”作為樸素而重要的物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行走于紡織文化藝術館中,可以看見不少紡織藝術品。在王慰慰看來,藝術不應被束之高閣,相反,它更應體現在普通民眾的創作之中。
【同期】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策展人 王慰慰
我們也是站在這樣的一個理念上,藝術不應該僅僅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東西,僅僅是少數人可以觀賞的一個東西,其實我們不要小看我們身邊的觀眾,我們不要小看身邊的社群里面的老人孩子,其實他們都有很多的想象力,然后他們對生活也有非常高明,非常幽默感。我們經常會講到的智慧在民間,像很多這樣的人,所以其實讓他們融合進來,其實是為藝術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解說】回歸25年來,香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南豐紗廠也在香港的產業轉型中不斷創新,將文化藝術融進紗廠的歷史故事中、融進市民的生活里。
羅嗣昱 范思憶 羅芊芊 香港報道
責任編輯:【李季】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 11000002003042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