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觀察:因舊而新的文化形象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澳門回歸十周年了,澳門獨特的歷史給它留下了十分獨特的文化生態,也給它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在2005年的時候,澳門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在澳門地域狹小的空間里面,澳門應該怎么去保護自己的這種文化的財產?
巖松前不久去了澳門,你對這方面的感受是什么?
白巖松(評論員):
幾乎所有的人提到澳門的時候,首先不會提到文化、古跡的保護,可能會想到博彩業。但是我覺得,到了澳門之后,首先應該看的,恰恰是在文化保護這方面,為什么這么說呢?澳門很小,四十九點多平方公里,只是香港的四十分之一,但是要說起文化歷史,香港又比不過它。因為中西的交融在這兒已經400多年了,中國跟葡萄牙這方面的交融留下了大量的遺跡,所以我覺得這是澳門獨特的寶貝。
主持人:
我們先跟著巖松去澳門看一看,它是如何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的?
(播放短片)
白巖松:
這是澳門的地標式的標志——大三八的牌坊。其實一說這個名字,就能感受到澳門在文化方面的一個重要特色,大就是中西合璧。其實這個大三八不是一個完整的建筑,它只是一個過去圣保羅大教堂一面墻。雖然它只是一個大火之后的遺留物,但是澳門人當然是把它當成寶貝的。
解說:
在澳門元的硬幣上,或者澳門郵票、書籍上,大三八牌坊的身影隨處可見,作為澳門最具標志性的景點,這里也見證了回歸十年以來,澳門文化保護事業的發展變遷。
2005年7月15日,擁有媽閣廟、大三八牌坊等20多處建筑和傳統街區的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這也是澳門回歸祖國后,特區首次申報世界遺產,并獲得成功。
吳志良(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
為什么能成為世界遺產?就是因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可以在非常窄小的區域,大概一平方公里的地方共生共存和諧發展幾百年了。這是人類文明非常有意義的實驗室。
白巖松:
在澳門的小巷子里,我們又來到了一個文物保護的單位,它叫盧家大屋,它被稱為澳門第一任“賭王”盧九的這樣的一個小宅。它也跟其它的文化保護單位一樣,是不收門票的。大家要擔心,如果破壞會怎么樣呢?剛剛在我們鏡頭前離開的就是其中的一個保安人員,他們會限制,比如說游客帶了食物跟水是不能進來的。到了周末的時候,如果人太多,對不起,按人數,30個人先進來,其他想進的先在外面等著,然后輪流參觀,保持秩序。大家看了,整個這樣的一個文物保護單位,并不是很大,大家會不會有這種厭倦感。你看它有的是保持原貌,有的是要常新。常新在哪兒?在這樣的一個文物保護單位里頭,最近請來的是來自內地的繪山臨人的一個工藝美術師,還有刺繡的工藝美術師,他們要在這兒待一個月的時間。這樣就讓很多澳門的游客,包括其它的地區城市來的游客,來參觀盧家大屋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另外的一個風貌,而一個月后,可能又換其他的工藝大師了,總有新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