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日,已故藝人沈殿霞的追思會《肥姐 我們永遠懷念您》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近萬名肥姐的親友和市民出席。多名沈殿霞的友人上臺致悼詞時,引得沈殿霞的女兒鄭欣宜(右二)陣陣落淚,坐在旁邊的肥肥前夫鄭少秋(右一)不時安慰女兒。 中新社發 王麗南 攝
|
中新社香港三月二日電 題:追思肥肥:維港夜空不墜的喜星
中新社記者 陳伊敏
“肥姐永遠是香港人的好朋友、開心果,是香港人的典范”、“她雖已離去,卻給香港人留下寶貴的集體回憶”……
四十多年來,昵稱肥肥的香港藝人沈殿霞,以她詼諧的形象贏得太平山下的笑聲。在這乍暖還寒的時節,市民用她最愛的香檳色玫瑰和白色蘭花,寄托對她的哀思,愿她往生凈土,繼續“歡樂今宵”。
二日在紅館舉行的追思會,聚集了肥姐生前一眾好友,萬名市民。不舍,傷感之神凄然;離別,惆悵之情縈繞。
港協暨奧委會主席霍震霆、前夫鄭少秋、藝人曾志偉……各界代表、肥姐生前好友,先后上臺致悼詞,表達對她的思念,追懷她的親切、可愛、豁達、善良……
“老友記”眼中的肥肥,既有積極樂觀的灑脫風范,又有樂于助人的俠義心腸。聽著摯友們講述與肥肥的那些情誼故事,嘉賓和市民莫不潸然淚下。
名副其實的開心果
作為早已看慣生離死別的醫生,肥肥的主診醫生盧寵茂亦為之動情。他說:“在十八個月的治療過程中,我所接觸到的肥姐,跟舞臺上的她,沒有分別。她是真正的開心果。”
臺上臺下都是真情演繹。她從未怨天尤人,在承受病痛的同時,她還對醫護人員噓寒問暖。
紅透影視界四十多年、華人社會家喻戶曉的沈殿霞,二月十九日在香港病逝。一生參演了超過一百六十部影片。上百部戲里,有她上百張笑臉。機靈活潑的少女、街頭女混混、潑辣“上海婆”、八卦少婦、剛毅自強的主婦,演盡人生百態。
她主持的電視節目超過七千三百個,從十三歲做童星的“肥妹”,到豁達開朗的“肥姐”,她豐腴而輕盈的身形,貓頭鷹發型、粗框眼鏡,爽朗開懷的笑聲,這些標志性的“開心果”形象,不可復制。
集體的歡樂時光
肥肥事業的黃金時代,在香港無線電視臺的綜藝娛樂節目《歡樂今宵》開展。主持這個直播節目長達二十年,這位“香港第一金牌女司儀”走進了千家萬戶。
七十年代,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多媒體娛樂,港人最大的娛樂就是看電視。一臺電視機,一出《歡樂今宵》,一個肥肥,給港人帶來了歡笑的舞臺。
長期研究香港流行文化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馮應謙接受本社記者采訪時說,肥肥陪伴幾代香港人成長,她不僅是香港演藝界的典范,還代表了一種以家庭歡樂為中心的電視文化。
那時候,市民下了班都趕回家吃晚飯,鳥倦知還。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節目,共度歡樂時光。《歡樂今宵》和沈殿霞,可以說是“回家吃晚飯”的召集人,是香港人的“家庭成員”。
一九四五年生于上海的肥肥,十一歲隨家人移居香港。一九六零年作為童星出演電影《一樹桃花千朵紅》成名,開始銀幕生涯。肥肥本不具備入娛樂圈的優越條件,可她沒有被身材的肥胖局限,反而在這自由而寬容的土壤,跨主持、電影、電視、廣告等領域,成長為紅遍全球華人社區的“全能藝人”。
“她是典型的香港人。代表了香港人樂觀、拼搏的精神。”馮應謙說。半世紀以來,香港人歷盡幾度風雨,在那些悲欣交替的日子,她無數次在電視機前給港人打氣。告訴觀眾保持心境開朗,珍惜快樂人生。
“跌倒了不要緊。最重要是重新站起來”、“人要不斷向前看,忘記不開心的事”……這些不是臺詞,不是對白,而是肥肥的肺腑之言。
愛恨真性情
“愛情是短暫的,親情才是永恒的。”肥肥說過。
七十年代,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鄭少秋。十多年刻骨銘心的感情,三年婚姻,半生愛恨情仇,歡笑背后,誰解個中味?堅毅的開心果,曾含淚在電視談話節目上,公開問前夫:“你有沒有愛過我?”
肥肥在四十歲那年,冒險生下了女兒,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的禮物。從此“明白了什么是牽腸掛肚”。婚姻破裂后獨自撫養愛女欣宜,她愿意傾盡所有,并且無怨無悔。肥肥做為慈母的角色,向來為人稱道。
傳奇落幕。肥肥已經退下了她的人生舞臺,但她彷佛沒有走遠。她的笑聲,以及昔日那個歡樂的香港,被永遠保存在每個人的記憶中——她是維港上空一顆不墜的喜星。(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