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凌晨,東起沙頭角,南到文錦渡和皇崗口岸,西至蛇口媽灣,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海空三軍,從陸地、空中和海上同時越過深圳河,開始履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防務職責,掀開中華民族復興史上嶄新的一頁。
十年后的今天,駐港部隊政委張汝成中將告訴我們,香港市民對駐軍的認同率和滿意率逐年上升。解放軍以其威武文明的良好形象,贏得港人的贊譽。
十年來,在香港的土地上,這支特殊的部隊經歷了些什么?改變了些什么?部隊的官兵都是些什么樣的人?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本報記者走進駐港部隊軍營,掀開這支光榮部隊的神秘面紗。
特殊:
三軍合成 兩地部署
說到這支部隊的不同尋常之處,駐港部隊司令員王繼堂中將用了“四個特殊”來概括:首先是擔負的使命特殊。在“一國兩制”條件下駐軍治軍,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是第一次,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
駐港部隊內部的編成部署也非常特殊。香港駐軍是目前解放軍序列里唯一一支陸海空三軍合成的部隊,分別部署在港內港外的10多個軍營里,部隊人員經常要出入香港、深圳兩個海關,可謂“三軍合成,兩地部署”。
在香港駐軍,要面對的政策與制度也非常特殊。十年來,軍委總部專門為駐港澳部隊制定頒布的法規政策就有上百個。還有就是軍地關系特殊。部隊官兵既不能與香港市民隨意聯系和交往,又要發揚親民愛民的優良傳統。這是一種與內地截然不同的新型軍政軍民關系。
政治:
燈紅酒綠卻一塵不染
“駐軍無小事,事事連政治。”在這樣的特殊環境當中履行防務,駐港部隊官兵們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覺性,在燈紅酒綠的復雜環境中,做到了拒腐蝕永不沾,保持了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不變。
2005年3月,原汽車連排長李浩可帶車到深圳市布吉一個市場買辦公文具,香港一家雜志社的編輯上前搭話:“解放軍先生,世界各地的讀者對中國軍事的話題都很感興趣,我們雜志社缺少一個特約記者,每個月付3000元酬金,不知你有沒有興趣?”李排長斬釘截鐵地說:“對不起,駐港部隊的紀律不允許擔任。”事后李排長及時向連隊反映了情況。
像這樣的事,駐香港部隊的官兵遇到過很多。一名官兵一件事做到并不難,但駐港部隊10年里換了一撥又一撥,始終能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
在香港中環有一棟狀如倒置寶瓶的大廈,它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大廈,是駐軍部隊首腦機關所在地。軍營門口站著兩名威武的哨兵。2004年6月15日,戰士杜偉在站哨時突然飛來一大群黃蜂,瘋狂地叮咬杜偉。過往的一些香港市民和記者紛紛停下來駐足觀看,拿相機拍照。可是令人們驚訝的是,哨兵被黃蜂“叮”出了一個個大包,但他仍然一動不動地釘在哨位上。黃蜂飛走了,杜偉的臉很快就青腫了起來,可給市民留下的卻是駐港部隊一副威武的形象。小杜說,“邱少云在大火中犧牲都能堅持不出聲,我給黃蜂蜇一下又算得了什么,咱不能給駐港部隊的形象抹黑。”
10年來,解放軍威武的哨兵吸引著港人的目光,他們時常以哨兵為背景,在軍營門口拍照留念。有一次,香港市民對駐軍各個哨位進行評比打分,評出等級,結果所有的哨位都是“五星級”。
守法:
從入“香”隨俗到環保衛士
香港回歸前,一家雜志對解放軍遵紀守法問題提出過疑問,文章的標題就是《解放軍能入“香”隨俗嗎》。
香港《基本法》明確規定,駐軍人員既要遵守全國性法律,還要遵守香港法律。航空、航海、出入境、交通等這些大線條的法律不說,部隊在自己的營區里打靶,也要提前通報政府有關部門,并在特區政府的憲報上刊登才行。
駐港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唯一一支不吹軍號的部隊,也是唯一一支不喊口號的部隊,原因是為了遵守香港噪音管理法規和尊重香港市民晚睡晚起的生活習慣。空軍飛行訓練時,盡量避開市民休息時間和較大的居住區,減少噪音對市民的干擾……
香港市民的環保意識很強,生態環境也保護得較好,駐港部隊的官兵們也入“香”隨俗成為穿軍裝的“環保衛士”。發生在軍營里的軍車給蟒蛇讓路,戰士給白鷺療傷的小故事屢見不鮮。經常進港的汽車連官兵每次執行任務都不忘帶上垃圾袋,決不會隨手亂丟一張紙屑。記者住宿的昂船洲軍營是海軍駐扎地,這里的綠化面積達96%,成了麻鷹最理想的棲息地。香港愛鳥協會的工作人員檢查后發現,當地麻鷹數量陡增,不禁稱贊道:“解放軍來了,鳥島的鳥更多了。”(劉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