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某種意義上,首爾G20峰會雷聲大雨點小,未對任何個別國家外匯政策進行討論,當然對美元也就無計可施。可見,金融危機期間20國集團曾經很一致地達成協議的情況,只不過是小概率事件。
2010年11月的第二周,亞洲成了世界的中心。G20首爾峰會和APEC橫濱會議相繼在韓國和日本舉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們連續4天聚首亞洲,為匯率貨幣戰硝煙漸濃的世界經濟尋找出路,為亞太經濟一體化尋找未來。
11月11日晚,除了因國內事務纏身的法國總統薩科齊遲到外,其他19位國家首腦悉數到達首爾,G20峰會如期舉行。匯率和貿易問題,是這次峰會的焦點。
匯率戰暫緩 未決問題明年再議
早在多年前,中國憑借著成本低廉的勞動力和相對穩定的匯率,使低價實惠的國產商品遍布了全球市場。金融危機爆發后,一些發達國家將矛頭指向中國,試圖通過要求人民幣升值,改變其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局面,保護本國經濟。
其實早在2005年7月,中國央行就已經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匯率浮動制度。自那時起,人民幣就開始了升值的過程。在過去五年多時間里,人民幣從8.11元兌換1美元,升值到了6.63元兌換1美元。
在持續對人民幣施以升值壓力的同時,美國迫于國內經濟回升動力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壓力,美聯儲于11月3日宣布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預計在2011年二季度前購進6000億美元國債。美聯儲的如意算盤是用這筆錢拉低美元價值,希望能在短期內擴大出口,增加就業。
然而,在兩年前美國政府的7000億美元救市計劃沒有顯現出預期效果后,再大量發鈔,是否能有所成效備受各方質疑。唯一不被懷疑的,就是作為國際貨幣的美元若貶值并大量流出,無疑會對其他經濟體,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造成沖擊,使他們的本國貨幣被動升值,削弱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為了對抗美元可能造成的巨大流動性,各國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本國貨幣貶值,但這樣做對國際金融環境和貿易百害而無一利。很自然,美聯儲此舉招致德國、巴西、南非、中國等國家的一致反對和批評,甚至被稱為是“流氓行徑”。
就在美國背離今年4月G20多倫多峰會上達成的的“集體福祉”和“共同目標”時,就在匯率戰和貨幣戰氣氛漸濃時,G20首爾峰會重任在肩。
1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接受韓國媒體聯合采訪時表示,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在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并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在11日會見奧巴馬時,胡錦濤再次表示,中方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但改革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并采取漸進式的推進方式。
“美國開動印鈔機的做法顯然是不負責的,也引來了其他國家的不滿。而中國表現出來的積極負責的態度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對中國爭取其他G20成員的支持能起到一定作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此次峰會上,各方未能就匯率政策指南達成一致,各國首腦表示明年上半年再繼續審議,并在明年11月法國戛納的G20峰會上決定是否通過匯率政策指南。
這個匯率政策指南是10月底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解決匯率問題協議的進一步深化。美國認為,中國順差過大,由順差造成的人民幣估值過低是不合理的,所以應該限制順差,促進貿易平衡。
美國財長蓋特納還提出把經常項目收支(外貿)順差和逆差限制在本國GDP的4%以內,但由于德國、日本等國的強烈反對,此項未能進入指南。但是中國接受了“增強匯率彈性,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均衡”這項內容,可以說是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人民幣升值要求,這表明中國也做出了一定的讓步。
參與互動(0) | 【編輯:梅玫】 |
專題:G20首爾峰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